[1] |
吴凯, 舒红, 聂磊, 焦振航.
一种遥感土壤湿度误差空间协方差的估算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9, 44(5): 751-75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133
|
[2] |
崔生成, 朱文越, 杨世植, 李学彬.
基于正则化的地表反射特性参数反演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8): 1264-127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244
|
[3] |
吴继忠, 王天, 吴玮.
利用GPS-IR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6): 887-89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088
|
[4] |
刘英, 吴立新, 岳辉.
基于梯度结构相似度的矿区土壤湿度空间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1): 87-9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216
|
[5] |
敖敏思, 朱建军, 胡友健, 叶险峰.
利用窗口GPS多径干涉相位反演土壤湿度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9): 1328-1332, 134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246
|
[6] |
梁勇, 杨磊, 吴秋兰, 洪学宝, 汉牟田, 杨东凯.
地表粗糙度影响下的GNSS-R土壤湿度反演仿真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10): 1546-155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557
|
[7] |
刘会增, 石铁柱, 王俊杰, 陈奕云, 邬国锋.
利用区域土壤光谱库研究土壤有机碳反演模型传递性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7): 889-89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294
|
[8] |
敖敏思, 朱建军, 胡友健, 曾云, 刘亚东.
利用SNR观测值进行GPS土壤湿度监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5, 40(1): 117-120+127.
|
[9] |
余凡, 李海涛, 张承明, 万紫, 刘江, 赵颖.
利用双极化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的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2): 225-22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20527
|
[10] |
梁天全, 赵强, 孙晓兵, 王涵.
雾霾天气条件下偏振遥感图像复原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2): 244-24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20206
|
[11] |
朱进, 王先华, 潘邦龙, 叶函函.
水体叶绿素的偏振光谱特性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5): 538-542.
|
[12] |
彭鹏, 朱耀仲, 钟敏, 聂肃平.
2003~2008年中国东部土壤相对湿度的冠谐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7): 854-858.
|
[13] |
刘波, 齐述华, 廖富强, 李贵才.
土壤水力侵蚀的遥感信息模型研究——以江西省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4): 389-393.
|
[14] |
张显峰, 赵杰鹏.
干旱区土壤水分遥感反演与同化模拟系统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7): 794-799.
|
[15] |
刘海, 陈晓玲, 宋珍, 殷守敬.
MODIS影像雪深遥感反演特征参数选择与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): 113-116.
|
[16] |
李伟强, 杨东凯, 李明里, 张其善.
面向遥感的GNSS反射信号接收处理系统及实验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0): 1204-1208.
|
[17] |
范之国, 高隽, 潘登凯, 崔帅.
利用偏振光、地磁、GPS进行多信息源融合导航方法的研究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11): 1324-1327.
|
[18] |
赵红蕊, 唐中实, 李小文.
非线性不适定遥感反演中正则化参数的定量确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6): 577-580.
|
[19] |
吕恒, 李新国, 曹凯.
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太湖悬浮物浓度遥感定量提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8): 683-686.
|
[20] |
刘良明, 李德仁.
基于辅助数据的遥感干旱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9, 24(4): 300-305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