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田晶, 罗云, 林镠鹏, 任畅.
两种道路选取策略的比较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2): 310-31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602
|
[2] |
何建华, 施璇, 龚健, 俞艳.
顾及空间交互作用的城市群联动空间增长模拟——以武汉都市区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4): 462-46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250
|
[3] |
褚永海, 李建成, 晁定波, 傅露.
两种改进Stokes函数在中国近海大地水准面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0): 1160-1163.
|
[4] |
田伟, 申文斌, 李进.
两种模型的球面数值积分的比较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9): 1116-1121.
|
[5] |
杨元喜, 高为广.
两种渐消滤波与自适应抗差滤波的综合比较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1): 980-982.
|
[6] |
顾勇为, 归庆明, 边少锋, 郭建峰.
地球物理反问题中两种正则化方法的比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3): 238-241.
|
[7] |
胡宏昌, 孙海燕.
半参数回归模型中非参数信号的推估——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7): 654-657.
|
[8] |
叶志伟, 郑肇葆.
蚁群算法中参数α、β、ρ设置的研究——以TSP问题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7): 597-301.
|
[9] |
管玉娟, 关泽群, 陶李, 刘晓军.
一种影像纹理分析的新方法——条件模式谱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4): 354-358.
|
[10] |
李德仁, 朱欣焰, 龚健雅.
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——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642-650.
|
[11] |
刘经南.
一代宗师后学楷模——纪念夏坚白院士诞辰100周年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631-632.
|
[12] |
刘妙龙, 黄佩蓓.
分形理论在城市交通网络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中的应用——以上海市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749-753.
|
[13] |
余农, 吴常泳.
基于形态学理论的自动目标识别技术——自适应BP学习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219-223.
|
[14] |
边馥苓, 王金鑫.
现实空间、思维空间、虚拟空间——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哲学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1): 4-8.
|
[15] |
刘经南, 刘晖.
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——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3): 259-264.
|
[16] |
郑肇葆.
指派交叉——一种新的遗传交叉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3): 272-276.
|
[17] |
胡鹏, 杨传勇, 胡海, 李圣权.
GIS的基本理论问题——地图代数的空间观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6): 616-621.
|
[18] |
吴艳兰, 胡鹏.
由栅格等高线快速建立DEM的新方法——CSE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1): 86-90.
|
[19] |
张学廉.
嵌套系数法——精密解算任何距离大地主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1): 78-91.
|
[20] |
兰方文.
一类特殊的差分插值——公式推导与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4): 104-108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