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田桂娥, 陈晓东, 吴书清, 孙和平, 白磊, 桑鹏, 牛晓伟.
FG5绝对重力仪观测数据的实测重力潮汐改正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20, 45(6): 870-87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472
|
[2] |
吴琼, 滕云田, 张兵, 黄大伦.
绝对重力仪研制中仪器测量高度的计算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7, 42(12): 1773-177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529
|
[3] |
徐晓华, 郭金城, 罗佳.
利用COSMIC掩星资料分析大气重力波参数的全球分布特征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5, 40(11): 1493-149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587
|
[4] |
郭春喜, 聂建亮, 王斌, 蒋光伟.
利用自适应最小二乘配置的GPS水准与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拟合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1): 44-47.
|
[5] |
吴琼, 郝晓光, 滕云田, 郭有光.
系统自振对绝对重力仪的影响模式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8): 980-983.
|
[6] |
章传银, 党亚民, 柯宝贵, 王伟.
高精度海岸带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若干问题讨论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10): 1150-1154.
|
[7] |
李振海, 罗志才, 汪海洪, 钟波.
给定内插重力异常精度时对重力数据的要求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1): 1328-1331.
|
[8] |
程芦颖, 许厚泽.
顾及测站点上重力场信息的大地水准面高的拟合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7): 701-705.
|
[9] |
马洪滨, 董仲宇.
基于DEM与重力场模型的GPS水准高程处理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9): 767-769.
|
[10] |
张利明, 李斐, 岳建利.
扰动重力数据精度对GPS/重力边值问题的影响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1): 15-18.
|
[11] |
鄂栋臣, 何志堂, 王泽民, 张胜凯.
中国南极长城站绝对重力基准的建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8): 688-691.
|
[12] |
孙中苗, 夏哲仁, 王兴涛.
利用航空重力确定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8): 692-695.
|
[13] |
李斐, 束蝉方, 陈武.
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对重力场模型的要求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6): 508-511.
|
[14] |
王正涛, 李建成, 晁定波.
海洋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区域测高似大地水准面的拟合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3): 234-237.
|
[15] |
张为民, 王勇, 詹金刚, 郝兴华.
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的绝对重力测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4, 29(3): 227-230.
|
[16] |
杨沾吉, 於宗俦, 于正林, 陈永奇.
GPS水准、天文重力水准与重力大地水准面多种数据联合处理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6, 21(4): 330-337.
|
[17] |
邱卫根, 宁津生.
利用重复水准测量及重力测量计算水准面随时间的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0, 15(3): 21-28.
|
[18] |
李叶才.
海洋重力大地水准面的确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9, 14(2): 41-51.
|
[19] |
重力测量课程小组.
天文重力水准试验计算报告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60, 4(1): 31-38.
|
[20] |
天文重力教研组天文大地测量专业四年级.
两种天文——重力水准计算模板的比较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59, 3(2): 54-5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