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李佳田, 李键, 阿晓荟, 贺日兴, 牛一如, 王聪聪, 吴华静.
一种利用同名像点位姿变化建立某型器物量测系统误差补偿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4): 517-52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07
|
[2] |
吴琼, 滕云田, 张兵, 黄大伦.
绝对重力仪研制中仪器测量高度的计算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12): 1773-177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529
|
[3] |
何金平, 马传彬, 施玉群.
高拱坝多效应量改进型D-S证据理论融合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2): 1397-1400.
|
[4] |
王美珍, 刘学军, 甄艳, 卢玥.
包含圆形的单幅图像距离量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3): 348-353.
|
[5] |
刘学军, 王美珍, 甄艳, 卢玥.
单幅图像几何量测研究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8): 941-947.
|
[6] |
欧阳永忠, 陆秀平, 暴景阳, 邓凯亮.
计算S型海洋重力仪交叉耦合改正的测线系数修正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3): 294-297.
|
[7] |
魏二虎, 程晓晖, 安志国.
测地型SVLBI卫星的轨道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11): 1285-1289.
|
[8] |
刘丽群, 乔俊军.
双曲型经线等面积伪圆柱投影族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6): 552-555.
|
[9] |
李德仁, 胡庆武.
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5): 377-380.
|
[10] |
张学庄.
光电测距仪的乘常数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6): 611-615.
|
[11] |
郑建生, 穆华俊, 齐振远, 代永红.
局部放电检测仪校准器的研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79-181.
|
[12] |
徐前徽, 陶守玉.
光电测距仪周期误差初相角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82-184.
|
[13] |
徐前徽.
论光电测距仪的周期误差和相位不均匀性误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2): 156-159.
|
[14] |
李清泉, 张正禄, 金国胜.
地下矿地测图形处理系统的研制和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3): 74-81.
|
[15] |
何宗宜.
地图信息含量的量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7, 12(1): 70-80.
|
[16] |
刘葆梁, 张元坤, 陈纪椿, 陈兆玉.
DPG型数字测图仪的研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7, 12(3): 28-39.
|
[17] |
刘先林.
数控测图仪的DEM国际试验结果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3): 25-32.
|
[18] |
张祖勋.
D.S.型解析测图仪交会原理与解算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1, 6(1): 28-33.
|
[19] |
李长明.
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量算表面积各种方法的分析、比较和改进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0, 5(2): 72-87.
|
[20] |
顾葆康.
“小型立体测图仪”的设计思想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59, 3(4): 55-68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