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王密, 韦钰, 杨博, 周晓.
ICESat-2/ATLAS全球高程控制点提取与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21, 46(2): 184-19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531
|
[2] |
戴可人, 卓冠晨, 许强, 李振洪, 李为乐, 管威.
雷达干涉测量对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追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9, 44(12): 1778-1786, 179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92
|
[3] |
罗海滨, 何秀凤.
GPS控制点辅助InSAR相位解缠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7, 42(5): 630-63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956
|
[4] |
吴文豪, 李陶, 陈志国, 徐侃, 张校志.
基于子带干涉技术监测大型桥梁形变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7, 42(3): 334-340, 42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306
|
[5] |
王任享, 王建荣, 胡莘.
在轨卫星无地面控制点摄影测量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1): 1261-1264.
|
[6] |
蒋廷臣, 李陶, 刘经南.
星载宽幅雷达干涉监测大范围地震形变技术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4): 490-494.
|
[7] |
蒋厚军, 廖明生, 张路, 王腾.
高分辨率雷达卫星COSMO-SkyMed干涉测量生成DEM的实验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9): 1055-1058.
|
[8] |
邱志伟, 张路, 廖明生.
一种顾及相干性的星载干涉SAR成像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0, 35(9): 1065-1068.
|
[9] |
宋小刚, 李德仁, 廖明生, 程亮.
基于GPS观测量的InSAR干涉图中对流层改正方法及其论证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3): 233-236.
|
[10] |
张磊, 伍吉仓, 陈艳玲.
InSAR高程模型及其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2): 108-111.
|
[11] |
李德仁, 张过, 江万寿, 袁修孝.
缺少控制点的SPOT-5 HRS影像RPC模型区域网平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5): 377-381.
|
[12] |
袁修孝, 张过, 吴春华.
缺少控制点的卫星遥感影像外推定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7): 575-579.
|
[13] |
钱俊, 舒宁.
基于EM算法和单幅雷达图像阴影的控制点坡度校正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4, 29(12): 1089-1092.
|
[14] |
李德仁, 廖明生, 王艳.
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4, 29(8): 664-668.
|
[15] |
袁修孝, 张过.
缺少控制点的卫星遥感对地目标定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5): 505-509.
|
[16] |
冯文灏, 高新乔, 李欣, 廖祥春.
建立特高精度工业测量控制同时高程的精密测定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0, 25(1): 70-73.
|
[17] |
刘雁春, 陈永奇, 梁开龙, 暴景阳.
近海海洋测量瞬时海面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6, 21(1): 20-24.
|
[18] |
单杰.
联合平差中大地测量观测值的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8, 13(4): 105-111.
|
[19] |
朱圣源.
一等三角测量测站系统误差的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0, 5(2): 40-45.
|
[20] |
彭颖, 许才军, 刘洋.
联合地震位错模型和InSAR数据构建2017年九寨沟Mw6.5地震同震三维形变场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0, 0(0): 0-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289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