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张波, 张瑞, 刘国祥, 刘巧, 蔡嘉伦, 于冰, 符茵, 李志林.
基于SAR影像的贡巴冰川末端冰湖年际变化监测及溃决规律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7): 1054-106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87
|
[2] |
李健伟, 曲长文, 彭书娟.
SAR图像舰船目标联合检测与方向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6): 901-90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328
|
[3] |
温扬茂, 冯怡婷.
地震破裂模型约束的中国阿里地震三维形变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9): 1369-137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450
|
[4] |
邰建豪, 潘斌, 赵珊珊, 赵园.
基于Shearlet变换的SAR与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4): 468-47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768
|
[5] |
郭越, 王晓峰, 张恒振.
基于人类感知的SAR图像海上溢油检测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3): 395-401,40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404
|
[6] |
郭际明, 黄长军, 喻小东, 聂智平.
利用BEMD-自适应滤波去除SAR干涉图噪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4): 422-42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20013
|
[7] |
梁志锋, 凌飞龙, 陈尔学.
全极化SAR数据的最大后验概率分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6): 648-651.
|
[8] |
肖金群, 李志伟, 汪长城, 丁晓利.
相位补偿SAR差分干涉提取山区DEM算法及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3): 334-338.
|
[9] |
杨书成, 黄国满, 赵争.
一种利用影像模拟制作SAR立体模型的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1): 1325-1328.
|
[10] |
岳春宇, 江万寿.
一种利用级联滤波和松弛法的SAR图像配准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): 43-45.
|
[11] |
邓少平, 李平湘, 张继贤, 黄国满.
基于乘积模型的极化SAR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10): 1168-1171.
|
[12] |
史磊, 李平湘, 杨杰.
利用SIFT与粗差探测进行SAR影像配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11): 1296-1299.
|
[13] |
鄢子平, 李振洪.
InSAR大气水汽改正模型的比较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7): 723-726.
|
[14] |
尤红建, 傅琨.
基于分布模型差异的SAR变化检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5): 454-456.
|
[15] |
吴云孙, 李振洪, 刘经南, 许才军.
InSAR观测值大气改正方法的研究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0): 862-867.
|
[16] |
王健, 向茂生, 李绍恩.
一种基于InSAR相干系数的SAR阴影提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2): 1063-1066.
|
[17] |
李振洪, 刘经南, 许才军.
InSAR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): 72-76.
|
[18] |
许才军, 王华.
InSAR相位解缠算法比较及误差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): 67-71.
|
[19] |
许才军, 王华, 黄劲松.
GPS与INSAR数据融合研究展望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S1): 58-61,78.
|
[20] |
任坤, Veronique Prinet, 是湘全.
基于地理定位的星载InSAR去平地效应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3): 326-32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