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冯腾飞, 沈云中, 王奉伟, 陈秋杰.
华北地区季节性垂直位移信号提取及物理机制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6): 866-87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20097
|
[2] |
顾国华, 王武星.
GPS测得的2018年夏威夷6.9级地震与火山喷发地壳运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8): 1191-1197, 120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463
|
[3] |
王伟, 章传银, 杨强, 邹正波, 朱锦杰, 康胜军.
大气负荷对区域地壳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9): 1302-130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392
|
[4] |
周东旭, 周兴华, 张化疑, 王朝阳, 唐秋华.
利用GPS连续观测进行中国沿海验潮站地壳垂直形变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4): 516-52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714
|
[5] |
姚宜斌, 刘强, 江国焰, 张良.
华北地区应变率及其精度评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10): 1317-132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001
|
[6] |
杨国华, 杨博, 陈欣, 刘志广.
华北现今三维形变场空间变化的基本特征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1): 31-35.
|
[7] |
李志才, 张鹏, 温扬茂, 廖瑛.
利用GPS和海底基准点观测形变反演日本大地震(Mw 9.0)同震断层滑动分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1): 40-43.
|
[8] |
丁开华, 许才军, 温扬茂.
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GPS反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2): 131-135.
|
[9] |
瞿伟, 张勤, 王庆良, 李振洪.
利用GPS观测资料分析山西地堑系现今地壳构造活动特征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2): 195-198.
|
[10] |
许才军, 何平, 温扬茂, 张磊.
日本2011 Tohoku-Oki Mw 9.0级地震的同震形变及其滑动分布反演:GPS和InSAR约束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2): 1387-1391.
|
[11] |
吴继忠.
基于GPS观测的Baja California地震地壳变形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4): 437-440.
|
[12] |
温扬茂, 许才军.
联合GPS与重力资料反演分析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形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5): 568-572.
|
[13] |
乔学军, 陈顒, 王琪, 杨少敏.
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7): 692-696.
|
[14] |
陈俊勇, 郭春喜, 程传录, 张世娟.
利用GPS技术测定珠峰高程变化及其北坡地壳形变的初步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): 1-5.
|
[15] |
陈永奇, 伍吉仓.
利用GPS监测区域地壳形变的理论与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1): 961-966.
|
[16] |
李军, 王继业, 熊熊, 许厚泽.
东北亚地区GPS观测数据质量检测和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3): 209-212.
|
[17] |
刘根友, 朱耀仲, 许厚泽, 张为民.
GPS监测中国沿海验潮站垂直运动观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2): 1044-1047.
|
[18] |
吴云, 孙建中, 乔学军, 王辉.
GPS在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中的初步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S1): 79-82,136.
|
[19] |
党亚民, 陈俊勇, 张燕平.
新疆地区现今地壳运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S1): 133-136.
|
[20] |
杜继亮, 许才军, 李志才.
喜马拉雅块体现今运动学特征的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3): 261-26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