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徐斌, 张艳.
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区的GIS空间分析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6): 866-87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295
|
[2] |
刘海燕, 庞小平.
利用GIS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南极考察站选址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2): 249-252+257.
|
[3] |
孔云峰.
利用GIS与线性规划学校最优学区划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5): 513-515.
|
[4] |
眭海刚, 农耘, 聂乾震, 陈佳丽.
利用GIS与虚拟仿真的三维航标配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8): 969-973.
|
[5] |
张晓东, 李德仁, 龚健雅, 秦前清.
遥感影像与GIS分析相结合的变化检测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3): 266-269.
|
[6] |
徐爱萍, 边馥苓.
GIS中文查询系统的词典设计与分词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4): 348-351.
|
[7] |
朱永清, 李占斌, 崔灵周, 鲁克新.
基于GIS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形与计算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2): 1089-1091.
|
[8] |
王涛, 蔡晓斌, 陈晓玲, 吴玮.
基于RS/GIS技术与数值计算的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0): 917-920.
|
[9] |
高劲松, 关泽群.
基于遥感和GIS的选址策略研究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9): 778-781.
|
[10] |
童小华, 刘大杰, 龚健雅.
GIS中宗地面积的平差模型与方案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182-187.
|
[11] |
陈军, 赵仁亮, 乔朝飞.
基于Voronoi图的GIS空间分析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S1): 32-37.
|
[12] |
陈斐, 杜道生.
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4): 391-396.
|
[13] |
边馥苓, 王喜春.
GIS组件分类与检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3): 232-238.
|
[14] |
朱庆, 李德仁, 龚健雅, 熊汉江.
数码城市GIS的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1): 8-11,17.
|
[15] |
童小华, 史文中, 刘大杰.
GIS中数字化数据误差的分布检验与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1): 79-84.
|
[16] |
王喜春, 边馥苓, 何勇.
域分析、域模型在GIS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5): 437-442.
|
[17] |
邸凯昌, 李德仁, 李德毅.
Rough集理论及其在GIS属性分析和知识发现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1): 6-10.
|
[18] |
孟令奎, 边馥苓, 刘玉贤.
GIS环境下污水管网设计流量的快速计算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1): 16-20.
|
[19] |
孟令奎, 边馥苓, 陈晓宁.
基于GIS的城市雨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4): 361-365.
|
[20] |
黄波.
GIS与ES的结合及其在控制性规划管理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1): 35-3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