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鲁铁定, 杨元喜, 周世健.
均值漂移模式几种粗差探测法的MDB比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2): 185-192, 19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330
|
[2] |
赵英豪, 周乐韬, 冯威, 姜中山, 罗晨曦.
GPS接收机硬件延迟时变特性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8): 1212-121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337
|
[3] |
黄辰虎, 陆秀平, 边刚, 黄贤源, 管明雷, 翟国君, 黄谟涛.
中短期验潮站验潮零点不规则漂移精密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11): 1673-168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200
|
[4] |
吴琼, 滕云田, 张兵, 黄大伦.
绝对重力仪研制中仪器测量高度的计算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12): 1773-177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529
|
[5] |
姚宜斌, 刘劲宏, 张豹, 何畅勇.
地表温度与加权平均温度的非线性关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1): 112-116.
|
[6] |
赵磊, 陈尔学, 李增元, 冯琦, 李兰, 杨浩.
基于均值漂移和谱图分割的极化SAR影像分割方法及其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8): 1061-106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681
|
[7] |
柳聪亮, Zhang Kefeiz, 谭志祥, 孙越强, 白伟华.
电离层干扰对GPS掩星弯曲角和温度精度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11): 1334-1339.
|
[8] |
金涛勇, 李建成.
利用验潮站观测数据校正测高平均海平面变化线性漂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0): 1194-1197.
|
[9] |
张立福, 杨杭, 房丛卉, 潘懋.
热红外目标的多标度分形识别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3): 339-342.
|
[10] |
沈占锋, 骆剑承, 胡晓东, 孙卫刚.
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尺度均值漂移分割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3): 313-317.
|
[11] |
陈小莉, 赵茂泰, 崔卫红, 李付明.
基于绝对编码测角算法的电子经纬仪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5): 460-463.
|
[12] |
张学庄.
光电测距仪的乘常数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6): 611-615.
|
[13] |
冯文灏, 李欣, 樊启斌.
三旋转自由度激光经纬仪的扫描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2): 179-183.
|
[14] |
冯文灏, 李欣.
基于三旋转自由度激光经纬仪的结构光工程测量原理与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4): 345-350,393.
|
[15] |
熊春宝, 叶声华.
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的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3): 233-237.
|
[16] |
李清泉.
陀螺经纬仪时间观测数据函数模型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3): 11-20.
|
[17] |
刘彩璋, 黄杰安, 戴四军.
新天文常数、系统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3): 47-55.
|
[18] |
林瑞金.
应用方差分析探讨经纬仪竖轴系偏心差的检验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1): 91-102.
|
[19] |
朱光.
陀螺经纬仪观测误差的随机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3): 7-14.
|
[20] |
周慎杰, 潘正风.
竖盘自动归零指标在经纬仪检验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4): 57-62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