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魏海涛, 李柯, 赫晓慧, 田智慧.
融入空间关系的矩阵分解POI推荐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5): 681-69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355
|
[2] |
杨刚, 孙伟伟, 张殿发.
利用可分离非负矩阵分解实现高光谱波段选择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5): 737-74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174
|
[3] |
张彦栋, 许才军, 汪建军.
一种基于F-J线性-非线性模型解的迭代最小二乘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12): 1816-182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117
|
[4] |
翟卫欣, 程承旗.
一种空间权重矩阵的优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6): 731-73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015
|
[5] |
陈启浩, 刘修国, 黄晓东, 姜 萍.
一种极化sar协方差矩阵综合四分量分解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7): 873-877.
|
[6] |
宫轶松, 归庆明, 李保利, 边少峰.
动态非线性滤波模型非线性强度的曲率度量及其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8): 904-908.
|
[7] |
王孝青, 党亚民, 薛树强.
一种病态问题诊断的数值指标——矩阵向量正交度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2): 244-247.
|
[8] |
姚宜斌, 施闯.
IGS测站的非线性变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5): 423-426.
|
[9] |
何国良, 李元香, 涂航, 戴志锋.
一种多层次数字电路仿真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2): 1120-1123.
|
[10] |
王波, 姚宏宇, 李弼程.
一种有效的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检索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9): 761-764.
|
[11] |
张勤, 陶本藻.
基于同伦法的非线性最小二乘平差统一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8): 708-710.
|
[12] |
孙红星, 李德仁.
非线性系统中卡尔曼滤波的一种新线性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4): 346-348,358.
|
[13] |
陶本藻.
形变反演模型的非线性平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6): 504-508.
|
[14] |
王新洲.
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直接解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1): 64-67.
|
[15] |
王新洲.
非线性模型能否线性化的实用判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2): 145-148.
|
[16] |
王新洲.
非线性模型线性近似的容许曲率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2): 119-121.
|
[17] |
刘明华, 余模智, 何平安, 黄巧林.
线阵CCD采集系统的非线性度测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4): 399-402.
|
[18] |
钟六一.
非线性倒向随机发展方程之适应解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2): 194-198.
|
[19] |
胡晓玉, 王锋.
三维常系数线性系统的标准基解矩阵公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3): 107-116.
|
[20] |
徐培亮.
非线性函数的协方差传播公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6, 11(2): 92-9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