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顾留碗, 王春, 李鹏, 王靖, 王壮壮.
利用DEM提取山顶点精度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1): 131-13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386
|
[2] |
李精忠, 刘剑炜, 杨泽龙.
DEM数据谷地分维值的估算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11): 1277-1281.
|
[3] |
吴军, 李伟, 彭智勇, 刘荣, 唐敏.
融合形态学灰度重建与三角网分层加密的LiDAR点云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11): 1298-1303.
|
[4] |
杨乃, 孔凡秋, 郭庆胜, 吕秀琴.
三维地形图中碎石区域表达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5): 569-572.
|
[5] |
隋立春, 张熠斌, 张硕, 陈卫.
基于渐进三角网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0): 1159-1163.
|
[6] |
张俊峰, 费立凡, 黄丽娜, 刘一宁.
利用3D_DP和Quad_TIN的地形实时动态显示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3): 346-350.
|
[7] |
朱莹, 刘学军, 赵静.
DEM构建中的断裂线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9): 1097-1101.
|
[8] |
宋敦江, 岳天祥, 杜正平, 陈传法.
简单地形特征建立DEM的HASM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0, 35(11): 1373-1376.
|
[9] |
陈传法, 岳天祥.
基于条件模拟的DEM误差曲面实现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0, 35(2): 197-200.
|
[10] |
杨乃, 郭庆胜, 沈大勇.
三维陡崖符号的自动建模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0, 35(4): 411-414.
|
[11] |
王耀革, 朱长青, 王志伟.
数字高程模型(DEM)的整体误差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12): 1467-1470.
|
[12] |
孙海, 王乘.
利用DEM的“环形”洪水淹没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8): 948-951.
|
[13] |
王春, 刘学军, 汤国安, 陶旸.
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2): 146-149.
|
[14] |
王俊, 江帆, 朱长青, 张跃.
利用等高线栅格化的DEM精度评估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8): 952-955.
|
[15] |
黄微, 张良培, 李平湘.
基于地形区域分割的复杂地区遥感影像分类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9): 791-795.
|
[16] |
汤国安, 刘学军, 房亮, 罗明良.
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12): 1059-1066.
|
[17] |
韩元利, 胡鹏, 杜爽.
关于点与折线集的中轴线问题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5): 421-425.
|
[18] |
齐华, 李德仁.
基于Q_i(x_i,y_i)函数的辐射线空间分割与TIN的约束边镶嵌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3): 204-208.
|
[19] |
杨族桥, 郭庆胜.
基于提升方法的DEM多尺度表达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4): 496-498.
|
[20] |
眭海刚, 朱庆, 龚健雅.
基于DEM及GIS的最佳位置的自动确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9, 24(2): 138-141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