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龚健雅, 季顺平.
从摄影测量到计算机视觉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11): 1518-1522, 161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283
|
[2] |
沈晶, 刘纪平, 林祥国.
用形态学重建方法进行机载LiDAR数据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2): 167-170.
|
[3] |
李辉, 代侦勇, 张利华, 蒋志勇.
利用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水系提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8): 956-959.
|
[4] |
杨露菁, 王德石, 李煜.
利用边界链编码和HMM进行SAR图像阴影建模和分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2): 215-218.
|
[5] |
余瑞星, 朱冰, 张科, 吕梅柏.
基于小波的ICM不变特征在图像匹配识别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12): 1225-1228.
|
[6] |
贾永红, 邹勤, 付修军.
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扫描地图点状符号识别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7): 673-675.
|
[7] |
潘励, 郑宏, 张祖勋, 张剑清.
集成高度和彩色纹理特征的影像目标模糊聚类识别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4): 311-314.
|
[8] |
张祖勋.
数字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2): 1035-1039,1105.
|
[9] |
文贡坚, 李德仁, 叶芬.
从卫星遥感全色图像中自动提取城市目标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212-218.
|
[10] |
马洪超, 李德仁.
基于空间统计学的空间数据窗口大小的确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1): 18-23.
|
[11] |
李建松.
工业物体表面三维视觉量测的关键技术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4): 337-342.
|
[12] |
刘慧敏, 舒宁, 林卉.
图像边缘信息分析中数学形态学的应用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4): 325-330.
|
[13] |
马飞.
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87-187.
|
[14] |
马飞.
用数学形态学自动快速寻找地图注记位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2): 150-153.
|
[15] |
马飞, 李德仁.
数学形态学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1): 41-45,49.
|
[16] |
马飞.
灰度级形态学及在扫描影像处理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4): 310-316.
|
[17] |
袁宇正, 邓德祥, 陈勇.
准实时微机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1): 46-49.
|
[18] |
梅安华, 王菁蕙.
应用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刀具磨损与耐用度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1): 86-93.
|
[19] |
林宗坚, 卢健, 邸凯昌.
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专题图读取系统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2): 8-17,49.
|
[20] |
李德仁, 陈晓勇.
数学形态学及其在二值影象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3): 18-3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