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王乐洋, 邹传义.
PEIV模型参数估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9): 1273-1283, 129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312
|
[2] |
徐斌, 张艳.
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区的GIS空间分析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6): 866-87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295
|
[3] |
刘海燕, 庞小平.
利用GIS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南极考察站选址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2): 249-252+257.
|
[4] |
俞肇元, 袁林旺, 罗文, 易琳.
GIS时空分析系统的Clifford代数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12): 1397-1401.
|
[5] |
许才军, 江国焰, 王浩, 温扬茂.
基于GIS的InSAR结果分析方法及在汶川Mw7.9级地震同震解释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4): 379-383.
|
[6] |
徐天河, 居向明.
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CHAMP重力场恢复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3): 242-245.
|
[7] |
张晓东, 李德仁, 龚健雅, 秦前清.
遥感影像与GIS分析相结合的变化检测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3): 266-269.
|
[8] |
王新洲, 游扬声, 刘星, 史文中.
GIS叠置图层方差分量的极大似然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0): 892-896.
|
[9] |
李德仁, 杨海峰, 赵双明, 史章君.
基于GIS的国民经济动员分析决策系统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4): 283-286.
|
[10] |
杨元喜, 徐天河.
基于移动开窗法协方差估计和方差分量估计的自适应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714-718.
|
[11] |
陈军, 赵仁亮, 乔朝飞.
基于Voronoi图的GIS空间分析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S1): 32-37.
|
[12] |
陈斐, 杜道生.
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4): 391-396.
|
[13] |
王仲锋.
导线网方差分量估计的综合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2): 112-117.
|
[14] |
边馥苓, 王喜春, 孟令奎.
面向元功能的GIS分析与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3): 203-207.
|
[15] |
王喜春, 边馥苓, 何勇.
域分析、域模型在GIS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5): 437-442.
|
[16] |
邸凯昌, 李德仁, 李德毅.
Rough集理论及其在GIS属性分析和知识发现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1): 6-10.
|
[17] |
朱庆.
三维动态交互式可视化模型——-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三维表示与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24-127.
|
[18] |
盛乐山.
三维网平差的方差分量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1): 91-98.
|
[19] |
吴晓清.
权因子法方差分量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4): 8-15.
|
[20] |
张万鹏.
方差分量估计理论及其在边角网平差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1): 9-21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