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冯建迪, 赵珍珍, 韩保民, 钟慧鑫, 朱云聪.
一种适合MSNA区域的单站TEC经验模型:以ohi3站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2): 270-279,28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211
|
[2] |
王爱辉, 杨英宝, 潘鑫, 胡解君德.
顾及时空特征的FY-4A云覆盖像元地表温度重建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6): 852-86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039
|
[3] |
刘敏, 黄谟涛, 邓凯亮, 欧阳永忠, 翟国君, 吴太旗.
顾及地形效应的地面重力向上延拓模型分析与检验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1): 112-11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519
|
[4] |
王君刚, 陈俊平, 王解先, 章洁君, 宋雷.
对流层经验改正模型在中国区域的精度评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2): 1656-166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696
|
[5] |
姚宜斌, 郭健健, 张豹, 胡羽丰.
湿延迟与可降水量转换系数的全球经验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): 45-5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585
|
[6] |
余凡, 李海涛, 张承明, 万紫, 刘江, 赵颖.
利用双极化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的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2): 225-22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20527
|
[7] |
刘建, 王琪洁, 张昊.
利用端部效应改正的LS+AR模型进行日长变化预报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8): 916-919.
|
[8] |
陈学兄, 张小军, 陈永贵, 常庆瑞.
陕西省1998~2008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6): 674-678.
|
[9] |
游炯, 张景雄.
土地覆盖信息尺度转换的判别空间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11): 1349-1352.
|
[10] |
何金平, 马传彬, 施玉群.
高拱坝多效应量改进型D-S证据理论融合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2): 1397-1400.
|
[11] |
李伦, 吴雄斌, 徐兴安, 刘斌.
高频地波雷达风速反演经验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9): 1096-1099.
|
[12] |
刘超, 王坚, 许长辉, 高井祥.
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GPS/伪卫星组合基线解算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8): 996-1000.
|
[13] |
吴柯, 牛瑞卿, 李平湘, 张良培.
基于模糊ARTMAP神经网络模型的遥感影像亚像元定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3): 297-300.
|
[14] |
刘水强, 陈继业, 朱鸿鹏.
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伪装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6): 652-655.
|
[15] |
吴柯, 李平湘, 张良培, 沈焕锋.
基于正则MAP模型的遥感影像亚像元定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7): 593-596.
|
[16] |
姚宜斌, 施闯.
IGS测站的非线性变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5): 423-426.
|
[17] |
汤国安, 刘学军, 房亮, 罗明良.
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2): 1059-1066.
|
[18] |
牛宝茹, 刘俊蓉, 王政伟.
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): 27-30.
|
[19] |
仲思东, 郑琳, 余模智.
CCD像感器莫尔效应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1): 77-81.
|
[20] |
金标仁, 杨鹏辉.
弹性椭球地球模型的海潮效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2): 37-46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