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陈俊平, 王君刚, 王解先, 谭伟杰.
SHAtrop:基于陆态网GNSS数据的中国大陆区域ZTD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9, 44(11): 1588-159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384
|
[2] |
刘劲宏, 姚宜斌, 桑吉章, 雷祥旭.
对流层顶的变化趋势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9, 44(10): 1430-143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075
|
[3] |
谢衍新, 吴小成, 胡雄.
利用一维变分同化方法从地基GPS相位延迟中获取大气折射率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7): 1042-104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238
|
[4] |
赵静旸, 宋淑丽, 朱文耀.
ERA-Interim应用于中国地区地基GPS/PWV计算的精度评估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8): 935-93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20006
|
[5] |
张双成, 张鹏飞, 张勤, 叶世榕.
顾及抗差方差分量的地基GPS层析水汽空间分布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2): 144-147.
|
[6] |
夏朋飞, 蔡昌盛, 戴吾蛟, 陈必焰.
地基GPS联合COSMIC掩星数据的水汽三维层析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8): 892-896.
|
[7] |
朱庆林, 赵振维, 林乐科, 吴振森.
单站地基GPS实时估计电波折射弯曲角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6): 671-674.
|
[8] |
许超钤, 史俊波, 郭际明, 徐晓华.
联合地基GPS和空基COSMIC掩星的可降水量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4): 467-470.
|
[9] |
王晓英, 戴仔强, 曹云昌, 宋连春.
中国地区地基GPS加权平均温度T_m统计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4): 412-416.
|
[10] |
王泽民, 安家春, 孙伟, 赵莹.
利用掩星和地基GPS研究日食电离层效应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): 1-5.
|
[11] |
徐韶光, 熊永良, 刘宁, 黄丁发.
利用地基GPS获取实时可降水量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4): 407-411.
|
[12] |
张瑞, 宋伟伟, 朱爽.
地基GPS遥感天顶水汽含量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0, 35(6): 691-693.
|
[13] |
李国平, 陈娇娜, 黄丁发, 郭洁.
地基GPS水汽实时监测系统及其气象业务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11): 1328-1331.
|
[14] |
柳景斌, 王泽民, 章红平, 朱文耀.
几种地基GPS区域电离层TEC建模方法的比较及其一致性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5): 479-483.
|
[15] |
章红平, 施闯, 唐卫明.
地基GPS区域电离层多项式模型与硬件延迟统一解算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8): 805-809.
|
[16] |
王勇, 柳林涛, 肖建华, 许厚泽.
武汉地区GPS气象网试验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5): 435-438.
|
[17] |
王贵文, 王泽民, 杨剑.
地基GPS准实时反演三峡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9): 761-763.
|
[18] |
李国平, 黄丁发, 刘碧全.
成都地区地基GPS观测网遥感大气可降水量的初步试验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12): 1086-1089.
|
[19] |
刘焱雄, H B Iz, 陈永奇.
地基GPS技术遥感香港地区大气水汽含量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9, 24(3): 245-248.
|
[20] |
刘良明, 廖明生, 朱攀, 刘继琳.
NOAA气象卫星AVHRR1A.5数据集的定位处理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8, 23(1): 62-66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