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何建华, 施璇, 龚健, 俞艳.
顾及空间交互作用的城市群联动空间增长模拟——以武汉都市区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4): 462-46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250
|
[2] |
徐正全, 毛腾跃, 朱容波, 侯睿.
下一代卫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9): 1009-1013.
|
[3] |
郭唐永, 李欣, 谭业春, 李翠霞.
中国新一代流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): 31-34.
|
[4] |
胡宏昌, 孙海燕.
半参数回归模型中非参数信号的推估——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7): 654-657.
|
[5] |
叶志伟, 郑肇葆.
蚁群算法中参数α、β、ρ设置的研究——以TSP问题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7): 597-301.
|
[6] |
管玉娟, 关泽群, 陶李, 刘晓军.
一种影像纹理分析的新方法——条件模式谱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4): 354-358.
|
[7] |
刘妙龙, 黄佩蓓.
分形理论在城市交通网络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中的应用——以上海市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749-753.
|
[8] |
孙华, 李云梅, 王秀珍, 倪绍祥.
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——以浙江仙居县永安溪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177-181.
|
[9] |
李德仁, 朱欣焰, 龚健雅.
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——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642-650.
|
[10] |
余农, 吴常泳.
基于形态学理论的自动目标识别技术——自适应BP学习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219-223.
|
[11] |
边馥苓, 王金鑫.
现实空间、思维空间、虚拟空间——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哲学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1): 4-8.
|
[12] |
刘经南, 刘晖.
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——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3): 259-264.
|
[13] |
郑肇葆.
指派交叉——一种新的遗传交叉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3): 272-276.
|
[14] |
胡鹏, 杨传勇, 胡海, 李圣权.
GIS的基本理论问题——地图代数的空间观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6): 616-621.
|
[15] |
吴艳兰, 胡鹏.
由栅格等高线快速建立DEM的新方法——CSE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1): 86-90.
|
[16] |
宁津生.
高山仰止 典范长存——纪念夏坚白教授诞辰90周年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3): 1-2.
|
[17] |
学报编辑部.
纪念金通尹教授诞辰一百周年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1): 1-3.
|
[18] |
张学廉.
嵌套系数法——精密解算任何距离大地主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1): 78-91.
|
[19] |
兰方文.
一类特殊的差分插值——公式推导与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4): 104-108.
|
[20] |
天文重力教研组天文大地测量专业四年级.
两种天文——重力水准计算模板的比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59, 3(2): 54-5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