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黄谟涛, 刘敏, 欧阳永忠, 邓凯亮, 马越原, 翟国君, 吴太旗.
海洋重力场特征统计模型计算与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9, 44(3): 317-32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529
|
[2] |
桑吉章, 李彬, 刘宏康.
空间碎片轨道协方差传播及其动态校正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12): 2139-214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177
|
[3] |
张菊清, 郝蓉, 张勤, 聂建亮.
基于各向异性协方差函数的自适应拟合推估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10): 1179-1183.
|
[4] |
张菊清, 杨元喜, 张亮.
地图数字化误差纠正的拟合推估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5): 508-511.
|
[5] |
章传银, 丁剑, 晁定波.
局部重力场最小二乘配置通用表示技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5): 431-434.
|
[6] |
童小华, 杜道生.
地图数字化中基于点位坐标的统一平差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3): 194-198.
|
[7] |
赵丽华, 杨元喜, 张勤.
扫描数字化图质量的应变张量评估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4, 29(8): 725-727.
|
[8] |
邹贤才, 李建成.
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确定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4, 29(3): 218-222.
|
[9] |
余晓红.
地图数字化数据处理的相关平差与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5): 555-558.
|
[10] |
余晓红, 刘大杰.
地图数字化数据坐标变换的相关性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2, 27(5): 456-461.
|
[11] |
黄加纳, 蓝悦明, 覃文忠.
地图数字化的坐标转换及数据的精度与相关性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3): 213-216.
|
[12] |
童小华, 史文中, 刘大杰.
GIS中数字化数据误差的分布检验与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0, 25(1): 79-84.
|
[13] |
刘大杰, 孟晓林.
直角与直线元素数字化的数据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7, 22(2): 125-128.
|
[14] |
史文中, 刘文宝.
地图手工数字化对点误差的统计分布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7, 22(1): 55-58.
|
[15] |
刘文宝, 黄幼才.
地图曲线数字化误差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4, 19(4): 352-358.
|
[16] |
郭庆胜, 颜辉武.
地形图综合对数字化的需求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3, 18(S1): 23-26.
|
[17] |
於宗俦.
Helmert型方差-协方差分量估计的通用公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1, 16(2): 8-17.
|
[18] |
徐培亮.
非线性函数的协方差传播公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6, 11(2): 92-99.
|
[19] |
张祖勋, 林宗坚.
摄影测量测图的全数字化道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5, 10(3): 13-18.
|
[20] |
张宝庭.
方差-协方差-分量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2, 7(1): 42-57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