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王昶, 张永生, 王旭.
基于变分法与Markov随机场模糊局部信息聚类法的SAR影像变化检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6): 844-85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167
|
[2] |
崔晓杰, 王家耀, 巩现勇, 赵耀.
利用模糊密度聚类和双向缓冲区自动识别热点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1): 84-9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358
|
[3] |
廖力, 周雪芹, 李清清, 陈璐, 周建中.
基于双重迭代聚类的模糊投影寻踪聚类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7): 932-93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152
|
[4] |
黄少滨, 杨欣欣.
基于最小平方和残差的高阶模糊联合聚类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2): 238-242.
|
[5] |
田晶, 张泊宇, 杨雯雨.
对自组织映射聚类实现道路网网格模式识别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11): 1330-1334.
|
[6] |
杨露菁, 郝威, 王德石.
基于静态模型的多视角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): 26-30.
|
[7] |
孔令桥, 秦昆, 龙腾飞.
利用二型模糊聚类进行全球海表温度数据挖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2): 215-219.
|
[8] |
杨露菁, 王德石, 李煜.
利用边界链编码和HMM进行SAR图像阴影建模和分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2): 215-218.
|
[9] |
刘小利, 朱国宾, 李清泉, 贾治革.
基于并行Tabu搜索和空间信息约束的遥感影像模糊聚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5): 527-530.
|
[10] |
张正禄, 汪宏晨, 邓勇, 谢年生.
滑坡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12): 1387-1389.
|
[11] |
刘朔, 武红敢, 温庆可.
基于遗传和蚁群组合算法优化的遥感图像分割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6): 679-683.
|
[12] |
钟燕飞, 张良培, 李平湘.
遥感影像分类中的模糊聚类有效性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4): 391-394.
|
[13] |
余瑞星, 朱冰, 张科, 吕梅柏.
基于小波的ICM不变特征在图像匹配识别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12): 1225-1228.
|
[14] |
胡春春, 孟令奎, 谢文君, 周新忠.
空间数据模糊聚类的有效性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8): 740-743.
|
[15] |
闫利, 张毅.
基于法向量模糊聚类的道路面点云数据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2): 1119-1122.
|
[16] |
邢喆, 王泽民, 伍岳.
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筛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): 23-26.
|
[17] |
汪闽, 骆剑承, 明冬萍.
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基于形状特征的船舶提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8): 685-688.
|
[18] |
苗作华, 刘耀林, 王海军.
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加权模糊-马尔可夫链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4): 305-308.
|
[19] |
文贡坚, 李德仁, 叶芬.
从卫星遥感全色图像中自动提取城市目标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212-218.
|
[20] |
余农, 吴常泳.
基于形态学理论的自动目标识别技术——自适应BP学习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219-223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