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刘聚, 暴景阳, 许军.
相对海平面变化时段选择效应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21, 46(1): 79-8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19
|
[2] |
金波文, 王慧, 张建立, 李欢, 刘秋林.
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垂直运动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21, 46(4): 503-50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205
|
[3] |
顾国华, 王武星.
GPS测得的2018年夏威夷6.9级地震与火山喷发地壳运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9, 44(8): 1191-1197, 120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463
|
[4] |
黄辰虎, 陆秀平, 边刚, 黄贤源, 管明雷, 翟国君, 黄谟涛.
中短期验潮站验潮零点不规则漂移精密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11): 1673-168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200
|
[5] |
周东旭, 周兴华, 张化疑, 王朝阳, 唐秋华.
利用GPS连续观测进行中国沿海验潮站地壳垂直形变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4): 516-52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714
|
[6] |
谢苏锐, 李斐, 赵杰臣, 张胜凯.
验潮与GPS联合监测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冰厚度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10): 1153-1157.
|
[7] |
艾松涛, 王泽民, 鄂栋臣, 闫明.
利用GPS的北极冰川运动监测与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11): 1337-1340.
|
[8] |
金涛勇, 李建成.
利用验潮站观测数据校正测高平均海平面变化线性漂移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10): 1194-1197.
|
[9] |
吴继忠, 施闯, 方荣新.
TurboEdit单站GPS数据周跳探测方法的改进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): 29-33.
|
[10] |
吴继忠.
基于GPS观测的Baja California地震地壳变形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4): 437-440.
|
[11] |
张小红, 程世来, 李星星, 郭斐.
单站GPS载波平滑伪距精密授时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4): 463-465.
|
[12] |
乔学军, 陈顒, 王琪, 杨少敏.
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7): 692-696.
|
[13] |
陈永奇, 伍吉仓.
利用GPS监测区域地壳形变的理论与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11): 961-966.
|
[14] |
朱新慧, 孙付平, 秦勇.
组合GPS和VLBI数据建立板块运动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7): 604-608.
|
[15] |
刘根友, 朱耀仲, 许厚泽, 张为民.
GPS监测中国沿海验潮站垂直运动观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12): 1044-1047.
|
[16] |
吴云, 孙建中, 乔学军, 王辉.
GPS在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中的初步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S1): 79-82,136.
|
[17] |
郭际明, 张正禄, 罗年学, 黄全义.
GPS与TPS集成超站仪的数据转换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1): 46-50.
|
[18] |
王清华, 鄂栋臣, 陈春明.
中山站至A冰穹考察及沿线GPS复测结果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3): 200-204,231.
|
[19] |
李建成, 王正涛, 胡建国.
联合多种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全球和中国海海平面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0, 25(4): 343-347.
|
[20] |
陶本藻, 杜方.
多面函数法研究鲜水河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1, 16(3): 12-21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