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刘经南, 高柯夫.
智能时代测绘与位置服务领域的挑战与机遇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7, 42(11): 1506-151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324
|
[2] |
邹璇, 陈亮, 李宗楠, 唐卫明, 施闯.
基于PPP-AR模糊度快速重收敛技术提供可靠的URTK服务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10): 1366-137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899
|
[3] |
王跃, 庞小平, 王晓璇.
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11): 1518-152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249
|
[4] |
胡磊, 乐鹏, 龚健雅, 张锡宁.
异步地理信息网络处理服务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5): 679-68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413
|
[5] |
杨静, 程昌秀, 李晓岚, 陈驰.
网络结构空间格局相似度分析——以1938~2014年北京市骨干交通网络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12): 1593-159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569
|
[6] |
许峰, 尹峻松, 黄立威.
一种基于软件网络的重要服务发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5, 40(11): 1557-156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662
|
[7] |
龚健雅, 耿晶, 吴华意.
地理空间知识服务概论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8): 883-89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119
|
[8] |
沈盛彧, 吴华意, 张彤, 刘志佳.
支持主动注册和实时服务质量监测的地理信息目录服务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5): 525-528.
|
[9] |
刘涛, 杜清运, 毛海辰.
空间线群目标相似度计算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8): 992-995.
|
[10] |
臧天宁, 云晓春, 张永铮, 门朝光.
僵尸网络关系云模型分析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2): 247-251.
|
[11] |
亢孟军, 杜清运, 翁敏.
利用用户事件模型的网络地图服务策略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5): 560-563.
|
[12] |
章汉武, 吴华意, 胡月明, 桂志鹏.
从地理空间数据质量到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质量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0, 35(9): 1104-1107.
|
[13] |
杜云艳, 冯文娟, 何亚文, 肖如林.
网络环境下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0, 35(3): 347-349.
|
[14] |
陈能成, 陈泽强, 王伟.
一种基于能力匹配和本体推理的高精度Web地图服务发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12): 1471-1475.
|
[15] |
秦承志, 朱阿兴, 李宝林, 裴韬.
坡位的分类及其空间分布信息的定量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3): 374-377.
|
[16] |
宋印军, 岳天祥.
基于多重网格法求解的高精度曲面建模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6): 711-714.
|
[17] |
张立朝, 潘贞, 王青山, 郑海鹰.
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6): 641-645.
|
[18] |
边馥苓, 谭喜成.
适应于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服务的对等网络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11): 1028-1033.
|
[19] |
陈应波, 武永焱, 王小平, 李桂青.
基于实例设计的专家系统开发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9, 24(1): 60-63.
|
[20] |
闫浩文, 张鑫港, 禄小敏, 李蓬勃.
DP算法自动实现方法—以河流化简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0, 0(0): 0-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1041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