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任营营, 王解先, 王虎, 连丽珍, 侯阳飞, 王永哲.
基于局部无缝Delaunay三角网反距离加权法构建中国大陆速度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7): 1071-108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175
|
[2] |
施闯, 魏娜, 李敏, 宋伟伟, 楼益栋, 牛玉娇.
利用北斗系统建立和维持国家大地坐标参考框架的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11): 1635-164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237
|
[3] |
成英燕, 党亚民, 秘金钟, 王虎, 邱荣海, 万军.
CGCS2000框架维持方法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4): 543-54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189
|
[4] |
袁鹏, 孙宏飞, 秦昌威, 张理想.
安徽CORS参考站三维速度场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4): 535-54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552
|
[5] |
吴继忠, 朱丽强, 龚俊.
利用连续GPS观测数据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壳变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10): 1324-132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832
|
[6] |
钱 闯, 刘 晖, 丁志刚, 郑洪艳.
顾及非构造形变的参考站长期稳定性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9): 1259-1265.
doi: 10.13203/j .whu g is20130715
|
[7] |
吴富梅, 刘光明, 魏子卿.
利用局域欧拉矢量法建立CGCS2000速度场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4): 432-435.
|
[8] |
曾波, 张彦芬, 姜卫平, 王力.
山西CORS网基准站速度场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2): 1401-1404.
|
[9] |
林晓静, 郭斐, 吕翠仙, 徐运.
IGS卫星钟差产品采样间隔对PPP收敛速度的影响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6): 683-686.
|
[10] |
徐晓华, 汪海洪.
不同季节GPS掩星廓线精度的比较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6): 639-643.
|
[11] |
张小红, 蔡诗响, 李星星, 郭斐.
利用GPS精密单点定位进行时间传递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3): 274-278.
|
[12] |
柳景斌, 王泽民, 章红平, 朱文耀.
几种地基GPS区域电离层TEC建模方法的比较及其一致性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5): 479-483.
|
[13] |
张小红, 李星星, 郭斐, 张明.
GPS单频精密单点定位软件实现与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8): 783-787.
|
[14] |
张剑清, 胡安文.
多基线摄影测量前方交会方法及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0): 847-851.
|
[15] |
张鹏, 蒋志浩, 秘金钟, 党亚民.
我国GPS跟踪站数据处理与时间序列特征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3): 251-254.
|
[16] |
付建红, 袁修孝.
基准站设置对POS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5): 398-401.
|
[17] |
张诗玉, 钟敏, 唐诗华.
我国GPS基准站地壳垂直形变的大气负荷效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2): 1090-1093.
|
[18] |
乔学军, 王琪, 吴云, 杜瑞林.
中国大陆GPS基准站的时间序列特征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4): 413-416.
|
[19] |
刘经南, 施闯, 许才军, 姜卫平.
利用局域复测GPS网研究中国大陆块体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3): 189-195.
|
[20] |
夏林元, 刘经南, 胡振东.
GPS基准站中等效观测值的实时合成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3): 277-27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