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陈建群, 吴勰, 王振兴, 朱建军.
鄱阳湖湿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8): 888-891.
|
[2] |
毛庆洲, 张德津.
基于GIS的路面养护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及关键技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4): 405-408.
|
[3] |
马洪超, 徐宏根, 狄黎平, 邬建伟.
论地球空间网格环境下的遥感产品虚拟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9): 808-811.
|
[4] |
周俐俊, 朱欣焰, 邵振峰, 宋珩.
基于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的人口普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6): 540-543.
|
[5] |
金宝轩, 边馥苓.
面向三维空间信息应用的网格框架体系及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10): 920-923.
|
[6] |
郭晶, 刘广军, 董绪荣, 郭磊.
基于空间网格和Hilbert R-tree的二级R-tree空间索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12): 1084-1088.
|
[7] |
张雪松, 边馥苓.
基于工作流的协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4, 29(10): 877-880.
|
[8] |
金宝轩, 边馥苓.
网格环境下的三维空间数据互操作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4, 29(12): 1075-1079.
|
[9] |
关佶红, 陈晓龙, 陈俊鹏, 周水庚.
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查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1): 39-44.
|
[10] |
李德仁, 朱欣焰, 龚健雅.
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——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6): 642-650.
|
[11] |
王新洲, 柳宗伟, 陈顺清.
城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3): 226-231.
|
[12] |
李德仁, 陈小明, 郭丙轩, 仲思东.
车载GPS道路信息采集和更新系统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0, 25(2): 95-99.
|
[13] |
许云涛, 李春葆, 李华, 刘斌.
面向对象的多媒体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9, 24(3): 268-271.
|
[14] |
龚健雅, 袁相儒, 陈莉丽, 韩海洋.
跨平台分布式地理信息组织与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8, 23(4): 364-369.
|
[15] |
马飞.
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8, 23(2): 187-187.
|
[16] |
龚健雅, 朱欣焰, 李爱勤, 吴华意.
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吉奥之星NT版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关键技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7, 22(3): 187-190,194.
|
[17] |
李清泉, 李德仁.
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结构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6, 21(2): 128-133.
|
[18] |
蓝运超, 杨仁.
城市系统规划与遥感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1, 16(1): 85-91.
|
[19] |
郭庆胜.
微机土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0, 15(2): 41-47.
|
[20] |
王家耀.
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0, 0(0): 0-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10679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