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付延光, 周兴华, 许军, 刘森波, 杨磊.
利用TOPEX/Poseidon和Jason-1高度计数据提取中国南海潮汐信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6): 901-90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128
|
[2] |
王泽民, 张保军, 姜卫平, 车国伟.
联合卫星测高、GRACE、海洋和气象资料研究南海海水质量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4): 571-577, 63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691
|
[3] |
刘经南, 张化疑, 刘焱雄, 陈武, 周兴华.
GNSS研究海潮负荷效应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1): 9-1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621
|
[4] |
张保军, 王泽民.
联合卫星重力、卫星测高和海洋资料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5, 40(11): 1453-145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230
|
[5] |
王泽民, 车国伟, 安家春.
南极威德尔海电离层异常的综合观测及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5, 40(11): 1421-142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270
|
[6] |
雷锦韬, 李斐, 张胜凯, 马超.
不同海潮模型对东南极沿海地区GPS基线解算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5, 40(11): 1479-148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276
|
[7] |
张杰, 李斐, 楼益栋, 郝卫峰.
海潮负荷对GPS精密定位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12): 1400-1404.
|
[8] |
金涛勇, 胡敏章, 蒋涛, 张守建.
卫星测高资料的电离层延迟改正交叉检验与误差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2, 37(6): 658-661.
|
[9] |
邓凯亮, 暴景阳, 许军, 章传银.
用强制改正法建立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高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12): 1283-1287.
|
[10] |
王虎彪, 王勇, 陆洋, 周旭华.
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及其邻域1.5′×1.5′重力异常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12): 1292-1295.
|
[11] |
黄谟涛, 王瑞, 翟国君, 欧阳永忠.
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平差及重力场反演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11): 988-993.
|
[12] |
李建成, 褚永海, 姜卫平, 徐新禹.
利用卫星测高资料监测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2): 144-147.
|
[13] |
王虎彪, 王勇, 陆洋.
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中国边缘海及全球海域的垂线偏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9): 770-773.
|
[14] |
许军, 暴景阳, 刘雁春.
潮汐模型对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6): 503-507.
|
[15] |
史红岭, 陆洋, 王勇.
CHAMP重力卫星结果在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的初步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S1): 48-51.
|
[16] |
罗佳, 李建成, 姜卫平.
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中国南海海底地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2, 27(3): 256-260.
|
[17] |
陈俊勇, 李建成, 宁津生, 晁定波, 张燕平, 张骥.
中国新一代高精度、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4): 283-289,302.
|
[18] |
李建成, 姜卫平, 章磊.
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建立高分辨率中国海平均海面高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1): 40-45.
|
[19] |
章传银, 李建成, 晁定波.
联合卫星测高和海洋物理数据计算近海稳态海面地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0, 25(6): 500-504.
|
[20] |
陈俊勇, 李建成, 晁定波.
用T/P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域及其邻海的海面高及海面地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5, 20(4): 321-326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