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乐阳, 刘瑜, 陈云松, 贺力, 陈晨, 李文雯, 秦昆, 贾涛, 许刚, 王法辉, 王静远, 谢幸, 徐丰力, 徐阳, 苏世亮, 桂志鹏, 游兰, 张明达, 张丰, 张晓祥, 赵博, 赵耀龙, 周钰伦, 黄波, 曹凯.
空间和地理计算与计算社会学的融合路径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1): 1-1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10619
|
[2] |
李德仁, 张洪云, 金文杰.
新基建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使命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10): 1515-152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20078
|
[3] |
张过, 贺大为, 关晴, 李梦婷, 丁新珂, 肖珺, 钟兴, 于林海, 郑玉芝, 汪韬阳, 李雪, 李娜, 王梦飞, 陈振炜.
全媒体时代遥感新闻学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4): 469-47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697
|
[4] |
朱秀丽, 赵勇, 刘万增, 李然, 赵婷婷, 彭云璐.
测绘地理信息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8): 1303-131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139
|
[5] |
桂德竹, 程鹏飞, 文汉江, 张成成.
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作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1): 97-10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355
|
[6] |
林栋, 秦志远, 童晓冲, 邱春平, 李贺.
融合光谱及形态学信息的对象级空间特征提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5): 704-71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627
|
[7] |
王跃, 庞小平, 王晓璇.
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1): 1518-152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249
|
[8] |
李德仁, 王艳军, 邵振峰.
新地理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测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): 1-6.
|
[9] |
柳林, 李德仁, 李万武, 杨博雄.
从地球空间信息学的角度对智慧地球的若干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0): 1248-1251.
|
[10] |
杜云艳, 冯文娟, 何亚文, 肖如林.
网络环境下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3): 347-349.
|
[11] |
李德仁, 钱新林.
浅论自发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4): 379-383.
|
[12] |
张立朝, 潘贞, 王青山, 郑海鹰.
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6): 641-645.
|
[13] |
张目1, 边馥苓1.
地理信息工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2): 174-177.
|
[14] |
李德仁.
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机遇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9): 753-756.
|
[15] |
马洪超, 李德仁.
基于空间统计学的空间数据窗口大小的确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1): 18-23.
|
[16] |
刘慧敏, 舒宁, 林卉.
图像边缘信息分析中数学形态学的应用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4): 325-330.
|
[17] |
马飞.
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87-187.
|
[18] |
李德仁.
关于地理信息理论的若干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2): 93-95,110.
|
[19] |
马飞, 李德仁.
数学形态学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1): 41-45,49.
|
[20] |
蔡艳辉, 程鹏飞, 张莉, 徐彦田.
一种测绘地理信息质检抽样方案评价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0, 0(0): 0-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328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