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刘兵, 孟立秋.
扩展现实与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展与展望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12): 2047-205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20759
|
[2] |
李维炼, 朱军, 张昀昊, 付林, 胡亚, 尹灵芝, 戴义.
空间语义约束的泥石流灾害VR场景融合建模及交互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7): 1073-108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329
|
[3] |
应申, 侯思远, 苏俊如, 陈业滨, 陈学业, 郭仁忠.
论游戏地图的特点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9): 1334-134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211
|
[4] |
方浩, 宋章通, 杨流, 马义涛, 秦前清.
VR移动城市导航地图设计中的空间认知要素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8): 1124-113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066
|
[5] |
李维炼, 朱军, 朱秀丽, 付林, 张昀昊, 胡亚, 何秋玲, 黄鹏诚.
无人机遥感数据支持下滑坡VR场景探索分析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7): 1065-107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47
|
[6] |
王行风, 汪云甲.
一种顾及拓扑关系的室内三维模型组织和调度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1): 35-4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798
|
[7] |
陈静, 邹成, 黄吴蒙, 刘博洋.
面向虚拟地球的三维气象场可视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2): 1563-156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520
|
[8] |
李文航, 龚建华, 周洁萍.
协同虚拟地理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3): 289-292.
|
[9] |
林志勇, 孟令奎, 赵春宇.
基于多智能主体的网络虚拟现实系统体系结构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4): 340-342.
|
[10] |
李旭东.
用于人脸表情图像与动画合成的图像变形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9): 796-799.
|
[11] |
汪云甲, 伏永明.
矿井巷道三维自动建模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2): 1097-1100.
|
[12] |
江聪世, 边馥苓.
数字中央商务区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2): 1050-1054.
|
[13] |
边馥苓, 王金鑫.
现实空间、思维空间、虚拟空间——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哲学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1): 4-8.
|
[14] |
尚涛, 刘永.
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渠道自动控制系统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3): 368-371,375.
|
[15] |
赵晓光, 徐德, 谭民.
基于虚拟监控技术的机器人系统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233-237.
|
[16] |
陈江平, 傅仲良, 边馥苓, 沙宗尧.
基于特征数据的VRML建模在Web GIS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5): 538-542.
|
[17] |
熊汉江, 龚健雅, 朱庆.
数码城市空间数据模型与可视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5): 393-398.
|
[18] |
李德仁, 朱庆, 李霞飞.
数码城市:概念、技术支撑和典型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4): 283-288,311.
|
[19] |
李伟生, 胡晓玉.
无模型变形的单图像立体显示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4): 324-327.
|
[20] |
仲思东, 郑琳, 余模智.
CCD像感器莫尔效应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1): 77-81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