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程春泉, 张继贤, 黄国满, 马晶.
地心直角坐标系下的航摄光学影像严密定位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5): 605-61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232
|
[2] |
宁津生, 王华, 程鹏飞, 成英燕, 文汉江, 秘金钟.
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体系建设及其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5): 569-57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981
|
[3] |
张辛, 杨爱明, 许其凤, 姜本海.
滇中引水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建立的关键技术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9): 1047-105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502
|
[4] |
王飞, 邓向瑞, 李广云, 范百兴.
陀螺经纬仪的仪器常数随温度漂移规律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3): 289-292.
|
[5] |
魏子卿.
大地坐标系新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8): 883-886.
|
[6] |
陈小莉, 赵茂泰, 崔卫红, 李付明.
基于绝对编码测角算法的电子经纬仪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5): 460-463.
|
[7] |
李世安, 刘经南, 施闯.
应用GPS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中椭球变换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0): 888-891.
|
[8] |
陈俊勇.
地球重力场、重力、重力梯度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5): 377-37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04.05.001
|
[9] |
陈俊勇.
关于我国采用三维地心坐标系统和潮汐改正的讨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1): 941-944.
|
[10] |
李朝奎, 朱庆, 王涛, 赵杰.
参心大地坐标系中的几何量算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149-152,157.
|
[11] |
魏子卿.
我国大地坐标系的换代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138-143,148.
|
[12] |
施一民.
测地坐标系的优良性质及其在大城市精密定位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710-713.
|
[13] |
冯文灏, 李欣, 樊启斌.
三旋转自由度激光经纬仪的扫描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2): 179-183.
|
[14] |
王泽民, 刘经南.
球面坐标系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3): 209-212.
|
[15] |
冯文灏, 李欣.
基于三旋转自由度激光经纬仪的结构光工程测量原理与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4): 345-350,393.
|
[16] |
周忠谟, 晁定波.
论卫星网与地面网在高斯平面坐标系统中的联合平差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4): 65-71.
|
[17] |
周忠谟, 晁定波, 刘乃苓.
卫星网与地面网在高斯平面坐标系统中的转换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1): 92-96.
|
[18] |
李清泉.
陀螺经纬仪时间观测数据函数模型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3): 11-20.
|
[19] |
林瑞金.
应用方差分析探讨经纬仪竖轴系偏心差的检验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1): 91-102.
|
[20] |
周慎杰, 潘正风.
竖盘自动归零指标在经纬仪检验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4): 57-62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