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应申, 孙立, 王伟, 刘春, 冯健, 熊伟.
“城区”的内涵及空间界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9): 1370-137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507
|
[2] |
史守正, 石忆邵, 赵伟.
椭球面上图斑面积计算方法的改进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5): 779-78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521
|
[3] |
贾小斌, 艾廷华, 彭子凤, 王光霞.
地理信息语义的LOD表达与相似性度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0): 1299-130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711
|
[4] |
朱江洪, 李江风, 叶菁.
利用决策树工具的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识别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3): 301-305.
|
[5] |
刘耀林, 李红梅, 杨淳惠.
基于本体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8): 883-886.
|
[6] |
艾廷华, 杨帆, 李精忠.
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建库中的土地利用图综合缩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8): 887-891.
|
[7] |
谢顺平, 冯学智, 王结臣, 周立国.
一种基于优势属性存储的四叉树结构及其构建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6): 663-666.
|
[8] |
卢林, 吴纪桃, 柳重堪.
图斑数据自动概括中面向地理特征的层结构选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2): 156-159.
|
[9] |
蔡晓斌, 陈晓玲, 王涛, 吴忠宜.
基于图斑空间关系的遥感专家分类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4): 321-324.
|
[10] |
刘艳芳, 李兴林, 龚红波.
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4): 288-292.
|
[11] |
齐华, 李德仁.
基于Q_i(x_i,y_i)函数的辐射线空间分割与TIN的约束边镶嵌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3): 204-208.
|
[12] |
陈先伟, 郭仁忠, 闫浩文.
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4): 370-373.
|
[13] |
艾廷华, 刘耀林.
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中的聚合与融合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5): 486-492.
|
[14] |
刘艳芳, 明冬萍, 杨建宇.
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5): 493-498,515.
|
[15] |
侯恩科, 吴立新.
面向地质建模的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5): 467-472.
|
[16] |
耿红, 王泽民.
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2): 167-171.
|
[17] |
边馥苓, 傅仲良, 胡自锋.
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三维数据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4): 294-298.
|
[18] |
葛咏, 潘正风, 邢细涛.
施工总图空间数据结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2): 178-182.
|
[19] |
粟松廷.
单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多级表现系统的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2): 158-161.
|
[20] |
邵巨良.
微机地形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1): 19-26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