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杨杰, 赵伶俐, 李平湘, 郎丰铠.
引入规范化圆极化相关系数的保持极化散射特性的分类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8): 911-914.
|
[2] |
邓帆, 李益发, 张文政.
一种安全协议的规范化设计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5): 603-606.
|
[3] |
章莉萍, 郭庆胜, 孙艳.
相邻比例尺地形图之间居民地要素匹配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6): 604-607.
|
[4] |
艾廷华, 梁蕊.
导航电子地图的变比例尺可视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2): 127-130.
|
[5] |
张保钢, 袁燕岩.
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中地物变化的自动发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7): 640-642.
|
[6] |
张雪松.
一种面向多应用的大比例地形图数据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2): 144-148.
|
[7] |
蔡忠亮, 杜清运, 毋河海, 邬国锋.
大比例尺地形图交互式综合系统数据库平台的建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3): 289-295,305.
|
[8] |
郭丙轩, 李德仁, 雷震.
基于轮廓形状分析的地形图数字注记提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3): 275-278.
|
[9] |
宋松山, 金为铣.
非量测相机摄取小像幅航片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4, 19(1): 52-56.
|
[10] |
郭庆胜.
地形图自动综合知识库的建立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S1): 40-43.
|
[11] |
刘纪平.
地形图图形输出系统GOSTM的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1): 1-9.
|
[12] |
费立凡, 郭庆胜.
地形图智能综合系统的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S1): 1-5.
|
[13] |
费立凡.
地形图等高线成组综合的试验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S1): 6-22.
|
[14] |
郭庆胜, 颜辉武.
地形图综合对数字化的需求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S1): 23-26.
|
[15] |
时晓燕.
大比例尺地形图街区式居民地分层综合模型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S1): 47-58.
|
[16] |
徐根才.
中、小比例尺地形图平面位置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2): 59-68.
|
[17] |
胡继才.
模糊综合评判及地形图质量的评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6, 11(3): 114-125.
|
[18] |
姜美鑫, 苗先荣, 郑淑荣, 裴晓丽.
大、中比例尺地形图上海岸的制图表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6, 11(1): 63-76.
|
[19] |
测量学教研组最小二乘法课程小组.
用于大比例尺测图的加密二等网的图形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59, 3(4): 1-53.
|
[20] |
黄禧駢.
立体地形图的绘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57, 1(0): 52-5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