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吴明魁, 刘万科, 张小红, 田文文.
GPS/Galileo/BDS-3试验星短基线紧组合相对定位性能初步评估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20, 45(1): 13-2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269
|
[2] |
田英国, 郝金明, 陈明剑, 于合理, 衡培深.
GPS卫星钟差及观测数据采样间隔对LEO卫星定轨精度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7, 42(12): 1792-179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591
|
[3] |
郭丽, 李金岭, 童锋贤, 王广利, 黄飞, 刘庆会, 郑鑫, 郑为民.
同波束VLBI技术对嫦娥三号巡视器的高精度相对定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8): 1125-113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439
|
[4] |
唐卫明, 崔健慧, 惠孟堂.
北斗区域星座对相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6, 41(8): 1107-111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348
|
[5] |
柳聪亮, Zhang Kefeiz, 谭志祥, 孙越强, 白伟华.
电离层干扰对GPS掩星弯曲角和温度精度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11): 1334-1339.
|
[6] |
张杰, 李斐, 楼益栋, 郝卫峰.
海潮负荷对GPS精密定位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12): 1400-1404.
|
[7] |
江楠, 徐天河, 许艳.
接收机天线整流罩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5): 566-570.
|
[8] |
楼益栋, 戴小蕾, 宋伟伟.
站间距对GPS卫星高精度钟差估计的影响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4): 397-400.
|
[9] |
魏二虎, 史青, 严韦, 李雪川.
ERP精度对“嫦娥一号”差分VLBI定位精度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1): 1324-1327.
|
[10] |
张利明, 李斐, 岳建利.
扰动重力数据精度对GPS/重力边值问题的影响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1): 15-18.
|
[11] |
郭际明, 史俊波, 汪伟.
天线相位中心偏移和变化对高精度GPS数据处理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12): 1143-1146.
|
[12] |
付建红, 袁修孝.
基准站设置对POS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5): 398-401.
|
[13] |
刘国林, 郝晓光, 薛怀平, 独知行.
影响InSAR测高精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1): 55-58.
|
[14] |
马桃林.
彩色图像的输入指标对层次再现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9): 829-832.
|
[15] |
林雪原, 何友, 张力.
高程误差对双星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12): 1039-1043.
|
[16] |
李朝奎, 龙四春, 李鸿雁.
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变形监测必要精度指标的确定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2, 27(3): 270-273.
|
[17] |
李德仁, 彭美云, 张菊清.
估计GIS中面要素定位误差的精度指标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6, 21(2): 134-138,144.
|
[18] |
李德仁, 彭美云, 张菊清.
GIS中线要素的定位不确定性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5, 20(4): 283-288.
|
[19] |
施品浩, 李征航, 冯延明.
东北地区高精度GPS定位试验初步结果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1, 16(3): 94-102.
|
[20] |
陈永奇.
GPS相对定位中系统误差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0, 15(2): 1-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