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张慧芳, 张鹏林, 晁剑.
使用多尺度模糊融合的高分影像变化检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2): 296-30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425
|
[2] |
冯文卿, 张永军.
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7): 875-88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291
|
[3] |
王海军, 邓羽, 李文浩, 宋辞.
遗传算法在城镇土地定级权重确定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2): 240-243.
|
[4] |
钟业勋, 胡宝清, 乔俊军.
多因素评价体系的模糊聚类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6): 752-755.
|
[5] |
刘耀林, 唐旭, 何建华.
基于数据场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9): 1009-1013.
|
[6] |
樊雅婷, 杨建宇, 朱德海, 王彦集.
基于阈值的城镇土地定级距离衰减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3): 277-280.
|
[7] |
胡石元, 李德仁, 刘耀林, 李德毅.
体现主客观信息的土地定级因素综合集成赋权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8): 695-699.
|
[8] |
郭庆胜, 李洪省, 刘纪平.
基于加权网格简化的建筑物群渐进式典型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4): 293-296.
|
[9] |
雷蓉, 章牧, 郭永梅.
内插地价监测点进行土地级别调整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0): 937-939.
|
[10] |
刘耀林, 范延平, 唐旭.
最短路径方法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6): 510-515,557.
|
[11] |
何金平, 李珍照, 薛桂玉, 李民.
大坝实测性态模糊积分评判模型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3): 230-232,254.
|
[12] |
程建权, 黄经南.
一种基于时序数据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3): 194-198.
|
[13] |
黄桂兰, 郑肇葆.
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影像纹理分类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3): 232-236,241.
|
[14] |
刘耀林, 刘艳芳, 夏早发.
模糊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1): 71-75.
|
[15] |
黄桂兰, 郑肇葆.
模糊聚类分析用于基于分形的影像纹理分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2): 112-117.
|
[16] |
王建华.
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制图基本资料选择评价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2): 86-96.
|
[17] |
吴梦初.
光学系统价值工程综合评判及公差确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1): 42-50.
|
[18] |
丁建伟.
栅格图形数据叠置分析方法及其在城镇规划中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3): 59-69.
|
[19] |
徐肇忠.
多层次模糊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环境质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4): 35-44.
|
[20] |
胡继才.
模糊综合评判及地形图质量的评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6, 11(3): 114-125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