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柳絮, 王坚, 李文.
集成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-黄变换的结构振动时频提取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11): 1686-169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646
|
[2] |
赵英豪, 周乐韬, 冯威, 姜中山, 罗晨曦.
GPS接收机硬件延迟时变特性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8): 1212-121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337
|
[3] |
邹璇, 陈亮, 李宗楠, 唐卫明, 施闯.
基于PPP-AR模糊度快速重收敛技术提供可靠的URTK服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0): 1366-137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899
|
[4] |
张希, 唐红涛, 贾鹏, 巩守文.
跨断层形变的慢时变结构分析与异常识别初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6): 710-715.
|
[5] |
冯威, 黄丁发, 严丽, 李萌.
GNSS双频整周关系约束模糊度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8): 945-948.
|
[6] |
刘志平, 何秀凤, 郭广礼, 查剑锋.
GNSS模糊度降相关算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3): 257-261.
|
[7] |
李子阳, 郭丽, 顾冲时.
大坝监测资料的时变Kalman预测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8): 991-995.
|
[8] |
常志巧, 郝金明, 武殿文.
改进的GPS模糊度联合降相关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12): 1403-1406.
|
[9] |
邱蕾, 花向红, 蔡华, 伍岳.
GPS短基线整周模糊度的直接解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1): 97-99.
|
[10] |
高成发, 赵毅, 万德钧.
用LAMBDA改进算法固定GPS整周模糊度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8): 744-747.
|
[11] |
余长慧, 孟令奎, 秦昆.
基于标点随机过程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1): 59-62.
|
[12] |
汤仲安, 史文中.
矢量GIS平面随机线元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的概率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8): 736-739.
|
[13] |
楼益栋, 李征航, 张小红.
无模糊度和整周跳变问题的短基线解算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1): 995-998.
|
[14] |
P. J. G. Teunissen.
一个新的GNSS模糊度估计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9): 757-762.
|
[15] |
李朝奎, 龙四春, 李鸿雁.
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变形监测必要精度指标的确定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3): 270-273.
|
[16] |
张永军, 徐绍铨, 王泽民, 张小红.
GPS/GLONASS组合定位中模糊度的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1): 58-63.
|
[17] |
管昌生, 韩光东.
抗震结构时变抗力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3): 273-276.
|
[18] |
韩光东, 周家泽, 管昌生, 李桂青.
随机时变抗风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1): 83-86.
|
[19] |
徐贵章.
变截面高耸结构抗震设计的分析与计算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4): 408-413.
|
[20] |
钟业勋, 聂鸿猷.
比较过程理论结构模型初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2): 163-166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