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郭仁忠, 林浩嘉, 贺彪, 赵志刚.
面向智慧城市的GIS框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12): 1829-183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536
|
[2] |
陈萍, 王兴玲, 陈晓玲.
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6): 750-755.
|
[3] |
孔云峰.
利用GIS与线性规划学校最优学区划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5): 513-515.
|
[4] |
刘艳芳, 孔雪松, 邹亚锋.
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的耕地潜力评价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9): 1124-1128.
|
[5] |
李德仁, 赵中元, 赵萍.
城市规划三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5): 505-509.
|
[6] |
杜清运, 熊岚, 任福, 胡洪良.
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城市管理网格体系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2): 138-141.
|
[7] |
熊丽音, 陆锋, 陈传彬.
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特征连通关系表达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4): 393-396.
|
[8] |
庞小平, 鄂栋臣, 王自磐, 孙芳蒂.
基于GIS的南极无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11): 1174-1177.
|
[9] |
彭翀, 杜宁睿, 刘云.
大城市居住用地扩展的多主体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6): 548-551.
|
[10] |
卓, 吴志华, 黄正东, 肖映辉.
城市规划道路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6): 553-556.
|
[11] |
孙振冰, 边馥苓.
风机微观选址数学规划问题在GIS上实现求解的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2): 120-122.
|
[12] |
刘文新, 边馥苓, 文余源.
城市客户空间关系管理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4): 472-475.
|
[13] |
苏康, 刘经南, 闫利.
基于GIS的无人飞行器路径规划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188-190,196.
|
[14] |
朱庆, 李德仁, 龚健雅, 熊汉江.
数码城市GIS的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1): 8-11,17.
|
[15] |
李德仁, 朱庆, 李霞飞.
数码城市:概念、技术支撑和典型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4): 283-288,311.
|
[16] |
毋河海.
GIS环境下城市平面图形的自动综合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3): 196-202.
|
[17] |
孔金玲.
基于GIS技术的公路选线多方案综合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3): 213-215,220.
|
[18] |
孟令奎, 边馥苓, 陈晓宁.
基于GIS的城市雨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4): 361-365.
|
[19] |
黄波.
GIS与ES的结合及其在控制性规划管理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1): 35-39.
|
[20] |
陈军, 孙玉国.
基于GIS的城市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4): 99-10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