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沈晶, 刘纪平, 林祥国, 赵荣.
集成距离变换和区域邻接图生成Delaunay三角网的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8): 1000-1003.
|
[2] |
吴小波, 杨辽, 沈金祥, 王杰.
利用空间连续性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11): 1298-1301.
|
[3] |
沈晶, 刘纪平, 林祥国.
用形态学重建方法进行机载LiDAR数据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2): 167-170.
|
[4] |
李辉, 代侦勇, 张利华, 蒋志勇.
利用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水系提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8): 956-959.
|
[5] |
张永军, 吴磊, 林立文, 赵家平.
基于LiDAR数据和航空影像的水体自动提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8): 936-940.
|
[6] |
张晓通, 李霖, 舒亚东, 王红.
面状要素注记智能化配置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7): 762-765.
|
[7] |
贾永红, 邹勤, 付修军.
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扫描地图点状符号识别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7): 673-675.
|
[8] |
王琤, 李霖, 朱海红.
小比例尺地图面状水系名称注记自动配置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6): 544-547.
|
[9] |
姜永发, 张书亮, 兰小机, 闾国年.
长对角线法实现GIS中矢量地图面状地物汉字注记的自动配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6): 544-548.
|
[10] |
余农, 吴常泳.
基于形态学理论的自动目标识别技术——自适应BP学习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2): 219-223.
|
[11] |
刘慧敏, 舒宁, 林卉.
图像边缘信息分析中数学形态学的应用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4): 325-330.
|
[12] |
郭庆胜, 王涛.
稠密型点状地图要素注记自动配置的智能化渐进式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4): 362-367.
|
[13] |
杜世宏, 杜道生, 樊红, 万幼川.
基于栅格数据提取主骨架线的新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5): 432-436.
|
[14] |
樊红, 杜道生, 张祖勋.
地图注记自动配置规则及其实现策略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2): 154-157.
|
[15] |
马飞.
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87-187.
|
[16] |
陈孔哲, 朱欣焰, 张银洲, 苏光奎.
地图汉字注记的自动定位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2): 136-141.
|
[17] |
马飞, 李德仁.
数学形态学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1): 41-45,49.
|
[18] |
马飞.
灰度级形态学及在扫描影像处理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4): 310-316.
|
[19] |
刘少创, 林宗坚.
基于神经网络的地图数字注记识别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4, 19(3): 194-198.
|
[20] |
李德仁, 陈晓勇.
数学形态学及其在二值影象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3): 18-3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