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薛武, 张永生, 王涛, 于英, 曹彬才.
无人直升机面阵影像高精度对地定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2): 246-25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075
|
[2] |
刘雅文, 李精忠, 张俊, 张小波.
利用骨架线端点匹配进行面状要素渐变变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3): 392-398, 48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521
|
[3] |
陈西江, 张小平, 章涛, 吴浩, 安庆.
利用误差熵确定激光点云变形可监测指标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11): 1681-168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045
|
[4] |
唐卫明, 崔健慧, 惠孟堂.
北斗区域星座对相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8): 1107-111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348
|
[5] |
沈立辉, 吴保国, 杨 乃.
面状要素主骨架线自动提取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7): 767-771.
|
[6] |
汪汇兵, 唐新明, 邱博, 王文杰.
运用多算子加权的面要素几何匹配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10): 1243-1247.
|
[7] |
赵东保, 盛业华, 张卡.
利用几何矩和叠置分析进行多尺度面要素自动匹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11): 1371-1375.
|
[8] |
罗广祥, 弓晓敏, 韩英英, 卢国梁.
面状要素空间邻近度量化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5): 602-605.
|
[9] |
张晓通, 李霖, 舒亚东, 王红.
面状要素注记智能化配置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7): 762-765.
|
[10] |
武芳, 朱鲲鹏.
线要素化简算法几何精度评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6): 600-603.
|
[11] |
朱鲲鹏, 武芳.
线要素化简算法的传递误差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0): 932-935.
|
[12] |
林雪原, 何友, 张力.
高程误差对双星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2): 1039-1043.
|
[13] |
李朝奎, 龙四春, 李鸿雁.
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变形监测必要精度指标的确定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3): 270-273.
|
[14] |
郭庆胜.
以直角方式转折的面状要素图形简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3): 255-258.
|
[15] |
黄声享, 张琰.
GPS相对定位的精度指标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1): 47-50.
|
[16] |
李德仁, 彭美云, 张菊清.
GIS中线要素的定位不确定性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4): 283-288.
|
[17] |
郭庆胜.
点状要素与线状、面状要素的关系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S1): 68-71.
|
[18] |
郭庆胜.
线状要素与面状要素的关系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S1): 72-74.
|
[19] |
朱宜萱, 邵巨良, 王树根.
地面摄影测量测定地质结构面产状和几何要素方法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3): 84-93.
|
[20] |
郭丽, 李金岭, 王广利, 黄逸丹, 王文彬, 郑为民.
嫦娥五号探测器月面定位与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0, 0(0): -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10226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