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李佳田, 李键, 阿晓荟, 贺日兴, 牛一如, 王聪聪, 吴华静.
一种利用同名像点位姿变化建立某型器物量测系统误差补偿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20, 45(4): 517-52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07
|
[2] |
龚学文, 王甫红.
星载GPS伪距多路径误差与观测噪声对自主定轨的影响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7): 1048-105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223
|
[3] |
唐新明, 陈继溢, 李国元, 高小明, 张文君.
资源三号02星激光测高误差分析与指向角粗标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11): 1611-161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058
|
[4] |
陈传法, 卢秀山.
利用改进非参数估计法的DEM误差置信区间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1): 1340-1343.
|
[5] |
肖金群, 汪长城, 李志伟, 杨亚夫.
基于配准偏移量的InSAR基线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0, 35(10): 1236-1239.
|
[6] |
高永梅, 欧吉坤.
利用系统误差延续性的基线解算选权拟合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9, 34(7): 787-789.
|
[7] |
张菊清, 杨元喜, 张亮.
地图数字化误差纠正的拟合推估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5): 508-511.
|
[8] |
詹总谦, 张祖勋, 张剑清.
基于LCD的相机标定精度及其误差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11): 1142-1145.
|
[9] |
王振杰, 卢秀山.
利用半参数模型分离GPS基线中的系统误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4): 316-318.
|
[10] |
周世健, 官云兰, 鲁铁定, 臧德彦.
误差分布的解析拟合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5): 455-458.
|
[11] |
刘雁春, 李明叁, 黄谟涛.
海洋测线网系统误差调整的秩亏网平差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6): 533-538.
|
[12] |
姜卫平, 刘经南, 叶世榕.
GPS形变监测网基线处理中系统误差的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3): 196-199,238.
|
[13] |
徐前徽, 陶守玉.
光电测距仪周期误差初相角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8, 23(2): 182-184.
|
[14] |
李松, 翁兴涛.
用激光点光源干涉法检测棱镜的角度误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7, 22(1): 76-79.
|
[15] |
徐前徽.
论光电测距仪的周期误差和相位不均匀性误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7, 22(2): 156-159.
|
[16] |
叶晓明.
抽样测时法实现高精度脉冲测距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5, 20(4): 359-361.
|
[17] |
孙海燕.
误差分布的统-模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3, 18(3): 49-56.
|
[18] |
徐前徽.
相位式测距仪周期误差新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9, 14(1): 82-88.
|
[19] |
晁定波, E·, M·, 巴克尔.
Lacoste-Romberg “G”型重力仪周期误差检定的优化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6, 11(1): 32-44.
|
[20] |
李德仁.
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粗差和系统误差区分可能性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5, 10(3): 33-4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