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舒红, 史文中.
浅谈测量平差到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延伸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12): 1979-1985, 199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339
|
[2] |
张晓祥.
大数据时代的空间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6): 655-65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143
|
[3] |
单杰, 秦昆, 黄长青, 胡翔云, 余洋, 胡庆武, 林志勇, 陈江平, 贾涛.
众源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4): 390-39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633
|
[4] |
李飞, 周晓光.
分类后栅格数据矢量化中自交多边形处理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1): 100-104.
|
[5] |
李辉, 代侦勇, 张利华, 蒋志勇.
利用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水系提取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8): 956-959.
|
[6] |
沈晶, 刘纪平, 林祥国.
用形态学重建方法进行机载LiDAR数据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2): 167-170.
|
[7] |
贾永红, 邹勤, 付修军.
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扫描地图点状符号识别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7): 673-675.
|
[8] |
施冬, 陈军, 朱庆.
基于GIS的油气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7): 592-596.
|
[9] |
郭庆胜, 丁虹.
基于栅格数据的面状目标空间方向相似性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5): 447-450,46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04.05.016
|
[10] |
杜培军, 郭达志, 方涛, 施鹏飞.
GIS在开采沉陷领域应用及与专业模型的结合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4): 463-467.
|
[11] |
刘慧敏, 舒宁, 林卉.
图像边缘信息分析中数学形态学的应用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4): 325-330.
|
[12] |
葛咏, 潘正风, 邢细涛.
施工总图空间数据结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2): 178-182.
|
[13] |
许云涛, 李春葆, 李华, 刘斌.
面向对象的多媒体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3): 268-271.
|
[14] |
马飞.
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87-187.
|
[15] |
龚健雅, 朱欣焰, 李爱勤, 吴华意.
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吉奥之星NT版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关键技术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3): 187-190,194.
|
[16] |
马飞.
用数学形态学自动快速寻找地图注记位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2): 150-153.
|
[17] |
李清泉, 李德仁.
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结构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2): 128-133.
|
[18] |
丁建伟.
栅格图形数据叠置分析方法及其在城镇规划中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3): 59-69.
|
[19] |
李德仁, 陈晓勇.
数学形态学及其在二值影象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3): 18-34.
|
[20] |
陈军, 孙玉国.
基于GIS的城市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4): 99-10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