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柯灝, 赵建虎, 周丰年, 吴敬文, 暴景阳, 赵祥伟, 谢朋朋.
联合大地水准面、海面地形和潮波运动数值模拟的长江口陆海垂直基准转换关系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22, 47(5): 731-73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601
|
[2] |
付延光, 周兴华, 许军, 刘森波, 杨磊.
利用TOPEX/Poseidon和Jason-1高度计数据提取中国南海潮汐信息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6): 901-90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128
|
[3] |
翟振和, 孙中苗, 肖云, 李芳.
自主海洋测高卫星串飞模式的设计与重力场反演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7): 1030-1035, 1128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234
|
[4] |
柯宝贵, 许军, 杨磊, 张利明, 章传银.
Jason-2近海海面高的最优高斯低通滤波半径选择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8, 43(9): 1309-131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443
|
[5] |
张胜军, 李建成, 褚永海, 孔祥雪.
基于Cryosat和Jason1GM数据的垂线偏差计算与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5, 40(8): 1012-101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796
|
[6] |
杨元德, 汪海洪, 鄂栋臣, 黄金维.
复杂海域ERS-1卫星测高波形的波形分类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1, 36(1): 48-50.
|
[7] |
王虎彪, 王勇, 陆洋, 周旭华.
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及其邻域1.5′×1.5′重力异常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12): 1292-1295.
|
[8] |
韩英.
我国南海海面高异常时间序列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2): 208-211.
|
[9] |
王虎彪, 王勇, 陆洋.
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中国边缘海及全球海域的垂线偏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9): 770-773.
|
[10] |
文汉江, 章传银.
由ERS-2和TOPEX卫星测高数据推算的海面高异常的主成分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3): 221-223.
|
[11] |
鲍李峰, 陆洋.
西太平洋海域卫星测高重力垂直梯度分布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9): 817-820.
|
[12] |
王正涛, 李建成, 晁定波, 姜卫平.
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面高月异常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的相关性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4, 29(8): 699-703.
|
[13] |
史红岭, 陆洋, 王勇.
CHAMP重力卫星结果在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的初步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S1): 48-51.
|
[14] |
黄谟涛, 翟国君, 欧阳永忠, 周宏山.
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反演海底地形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2, 27(2): 133-137.
|
[15] |
罗佳, 李建成, 姜卫平.
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中国南海海底地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2, 27(3): 256-260.
|
[16] |
李建成, 姜卫平, 章磊.
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建立高分辨率中国海平均海面高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1, 26(1): 40-45.
|
[17] |
章传银, 李建成, 晁定波.
联合卫星测高和海洋物理数据计算近海稳态海面地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0, 25(6): 500-504.
|
[18] |
暴景阳, 晁定波, 李建成, 邓晓丽.
由T/P卫星测高数据建立南中国海潮汐模型的初步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9, 24(4): 341-345.
|
[19] |
李建成, 宁津生, 晁定波.
卫星测高在物理大地测量应用中的若干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6, 21(1): 9-14.
|
[20] |
管泽霖, 徐德宝.
我国大陆沿海的海面地形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88, 13(2): 31-38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