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郭仁忠, 林浩嘉, 贺彪, 赵志刚.
面向智慧城市的GIS框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12): 1829-183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536
|
[2] |
李清泉, 李德仁.
大数据GIS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6): 641-64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150
|
[3] |
呙维, 龚健雅, 朱欣焰.
一种基于层次拓扑模型的分布式最短路径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7): 864-868.
|
[4] |
孙敏, 赵学胜, 赵仁亮.
Global GIS及其关键技术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1): 41-45.
|
[5] |
石旭, 边馥苓.
面向AHCI的GIS人机接口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0): 924-927.
|
[6] |
汤仲安, 史文中.
矢量GIS平面一般曲线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): 85-89.
|
[7] |
梅琨, 边馥苓.
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元数据框架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4): 356-359.
|
[8] |
林宗坚, 张永红.
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信息量及不确定性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7): 569-572.
|
[9] |
汤仲安, 史文中.
矢量GIS平面随机线元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的概率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8): 736-739.
|
[10] |
王涛, 蔡晓斌, 陈晓玲, 吴玮.
基于RS/GIS技术与数值计算的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0): 917-920.
|
[11] |
胡圣武, 王新洲, 潘正风, 陶本藻.
GIS中的模糊不确定性以及处理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5): 417-420.
|
[12] |
刘经南, 刘晖.
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——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3): 259-264.
|
[13] |
吕安民, 李成名, 林宗坚, 金逸民.
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3): 301-305.
|
[14] |
陈斐, 杜道生.
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4): 391-396.
|
[15] |
童小华, 史文中, 刘大杰.
GIS中数字化数据误差的分布检验与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1): 79-84.
|
[16] |
张保钢, 朱凌, 朱光.
GIS中位置信息的通用数据质量模型及其质量控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2): 134-137,141.
|
[17] |
眭海刚, 朱庆, 龚健雅.
基于DEM及GIS的最佳位置的自动确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2): 138-141.
|
[18] |
史文中, 刘文宝.
地图手工数字化对点误差的统计分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1): 55-58.
|
[19] |
黄声享, 张琰.
GPS相对定位的精度指标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1): 47-50.
|
[20] |
李德仁, 彭美云, 张菊清.
估计GIS中面要素定位误差的精度指标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2): 134-138,14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