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孔云峰.
利用GIS与线性规划学校最优学区划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5): 513-515.
|
[2] |
郑肇葆.
基于Bayesian线性规划的影像纹理识别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3): 193-196.
|
[3] |
卓, 吴志华, 黄正东, 肖映辉.
城市规划道路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6): 553-556.
|
[4] |
耿红, 唐旭, 祝国瑞.
基于空间竞争的城市道路影响域划分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6): 521-524.
|
[5] |
张正禄, 罗年学, 黄全义, 梅文胜.
一种基于可靠性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4): 354-360.
|
[6] |
王新生, 姜友华, 涂超.
遗传算法在城市道路控制点标高优化设计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1, 26(1): 82-85.
|
[7] |
耿红, 王泽民.
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2): 167-171.
|
[8] |
孙海燕, 李斐, 晁定波.
国家重力基本网的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6): 496-499.
|
[9] |
邓跃进, 张正禄.
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专家系统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05-110.
|
[10] |
郑肇葆.
基于MRF参数的纹理识别的线性规划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3): 228-231.
|
[11] |
孟令奎, 边馥苓, 陈晓宁.
基于GIS的城市雨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4): 361-365.
|
[12] |
陈永奇, 邓康伟.
以可区分度量为准则进行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4): 29-33.
|
[13] |
虞定麒, 金日守.
形变监测网的二类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2): 71-76.
|
[14] |
彭先进.
论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3): 89-94.
|
[15] |
李德仁, 周勇前.
顾及精度与可靠性的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2): 47-54.
|
[16] |
孙海燕.
城市控制网的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2): 64-71,56.
|
[17] |
张正禄, 李晓东.
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一种新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2): 1-9.
|
[18] |
高扬.
高精度工程控制网的二类优化设计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7, 12(1): 92-103.
|
[19] |
郑肇葆.
线性规划在摄影测量粗差检测中应用的尝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3): 50-60.
|
[20] |
彭先进.
工程测量控制网最优化设计的几个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1, 6(2): 77-92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