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赵祥鸿, 暴景阳, 欧阳永忠, 黄贤源, 黄辰虎, 陆秀平.
利用BP神经网络剔除多波束测深数据粗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4): 518-52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336
|
[2] |
舒红, 史文中.
浅谈测量平差到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延伸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12): 1979-1985, 199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339
|
[3] |
单杰.
光束法平差简史与概要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12): 1797-181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331
|
[4] |
潘雄, 吕玉婷, 汪耀, 罗静, 徐景田.
基于半参数平差模型的粗差定位与定值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1): 1421-142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493
|
[5] |
张凯, 赵建虎, 张红梅.
一种基于M估计的水下地形抗差匹配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4): 558-56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011
|
[6] |
薛树强, 杨元喜.
抗差高斯-雅克比组合平差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7): 932-93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247
|
[7] |
蒋庆仙, 王成宾, 马小辉, 陈晓璧.
利用中位数进行光纤陀螺信号抗差估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6): 656-659.
|
[8] |
宋迎春, 陈宇波, 曾联斌.
测量噪声污染模型下的动态定位Bayes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6): 736-740.
|
[9] |
谢酬, 李震, 李新武.
青藏高原冻土形变监测的永久散射体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10): 1199-1203.
|
[10] |
赵长胜, 陶本藻.
有色噪声作用下的抗差卡尔曼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0): 880-882.
|
[11] |
杜瑞林, 乔学军, 杨少敏, 王琪.
长江三峡GPS处理结果和应变背景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9): 768-771.
|
[12] |
韩保民, 欧吉坤, 柴艳菊.
用拟准检定法探测和修复GPS数据中的粗差和周跳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3): 246-250.
|
[13] |
王金岭, 陈永奇.
粗差数学期望平移模型的理论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2): 146-150.
|
[14] |
李明峰, 於宗俦, 李延兴, 于正林.
动态平差概括模型与假设检验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3): 234-239.
|
[15] |
赵少荣.
变形监测网的可区分性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2): 18-27.
|
[16] |
郑肇葆, 谭春健, 张润根.
按残差绝对值和最小原理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2): 34-40.
|
[17] |
刘权威.
地壳垂直形变模型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3): 36-43.
|
[18] |
单杰, 李德仁.
摄影测量与大地测量观测值联合平差的质量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4): 6-15.
|
[19] |
金新祥.
观测值残差和未知参数一次范数最小平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3): 59-67.
|
[20] |
张方仁, 王勇.
主成份检验和粗差定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6, 11(4): 44-56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