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宗敬文, 李厚朴, 钟业勋.
地球椭球向径和平均曲率半径的积分表达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7): 1063-107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059
|
[2] |
武宇翔, 严韦, 孔德庆, 张洪波, 朱新颖, 薛喜平, 戴舜, 汪赞.
使用参照物的射电望远镜中心坐标测量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5): 715-72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447
|
[3] |
刘聚, 暴景阳, 许军.
相对海平面变化时段选择效应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1): 79-8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19
|
[4] |
李金岭, 黄飞, 孙中苗.
Ka波段天测与测地VLBI观测的利弊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2): 257-26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723
|
[5] |
王磊, 郭际明, 申丽丽, 高奋生.
顾及椭球面不平行的椭球膨胀法在高程投影面变换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6): 725-728.
|
[6] |
朱智勤, 李征航, 刘万科.
相位中心改正模式的转变对GPS数据处理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11): 1301-1304.
|
[7] |
杨元喜, 曾安敏.
大地测量数据融合模式及其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8): 771-774.
|
[8] |
宁津生, 汪海洪, 罗志才.
小波分析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及其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8): 659-663.
|
[9] |
申文斌, 宁津生, 李建成, 晁定波.
论相对论重力位及相对论大地水准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0): 897-900.
|
[10] |
刘大杰, 冯延明.
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S1): 69-72,109.
|
[11] |
申文斌, 宁津生, 李建成, 晁定波.
论大地水准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683-687.
|
[12] |
王永尚.
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网络化建设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S1): 41-43,47.
|
[13] |
张捍卫, 郑勇, 杜兰.
河外射电源地面VLBI观测的相对论时延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5): 585-588.
|
[14] |
许才军.
用大地测量资料检验青藏高原隆升的两种构造演化模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2): 163-167.
|
[15] |
许才军, 陶本藻, 晁定波.
论大地测量研究青藏高原地学问题的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1): 57-61.
|
[16] |
彭先进.
论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3): 89-94.
|
[17] |
张德涵.
关于青藏高原地壳的隆升与增厚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3): 34-40.
|
[18] |
晁定波, 宁津生, 邱卫根.
整体大地测量的虚拟点质量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2): 1-7.
|
[19] |
薄志鹏, 李小洁, 张胜利.
论三角水准测量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2): 52-58.
|
[20] |
单杰.
联合平差中大地测量观测值的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4): 105-111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