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刘聚, 暴景阳, 许军.
相对海平面变化时段选择效应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1): 79-8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19
|
[2] |
李宇磊, 张永志, 王帅, 刘泰.
2015年尼泊尔Mw7.8地震的震后形变机制—震后余滑效应和黏滞性松弛效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10): 1578-158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349
|
[3] |
吴文豪, 李陶, 龙四春.
基于平滑样条的PSInSAR大气效应分离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10): 1394-139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346
|
[4] |
刘经南, 张化疑, 刘焱雄, 陈武, 周兴华.
GNSS研究海潮负荷效应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): 9-1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621
|
[5] |
沈欣, 李德仁, 姚璜.
一种面向成像任务规划的光学遥感卫星成像窗口快速预报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2): 1468-1471.
|
[6] |
黄亚锋, 艾廷华, 刘鹏程.
顾及Gestalt认知效应的线性岛屿模式识别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6): 717-720.
|
[7] |
韩天柱, 曹建平, 陆明泉.
基于抗干扰天线的远近效应抑制技术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10): 1222-1225.
|
[8] |
刘真, 朱明, 陈广学, 杨丹丹.
基于色貌效应预测的HDR图像显示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7): 871-876.
|
[9] |
易学锋, 闫利.
基于数码相机莫尔效应的位移测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4): 427-430.
|
[10] |
闫峰, 覃志豪, 李茂松, 王艳姣.
基于MODIS数据的上海市热岛效应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7): 576-580.
|
[11] |
杨志高, 易尧华, 秦前清.
基于视觉掩盖效应的自适应图像压缩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9): 802-805.
|
[12] |
黄勇, 李英冰, 郭俊义.
大气负荷格林函数的压强效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5): 577-580.
|
[13] |
万晓霞, 易尧华.
全彩色遥感影像彩色合成效应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2): 203-207.
|
[14] |
汤戈, 朱立, 徐正全, 沈燕飞.
一种减少块效应的自适应后处理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1): 81-84.
|
[15] |
仲思东, 郑琳, 余模智.
CCD像感器莫尔效应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1): 77-81.
|
[16] |
刘明华, 余模智, 何平安, 何对燕.
用光学传递函数精确测定CCD列阵最佳成像位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2): 172-175.
|
[17] |
林银森.
多象幅彩扩器的畸变塌边效应及其抑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4): 94-96.
|
[18] |
金标仁, 杨鹏辉.
弹性椭球地球模型的海潮效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2): 37-46.
|
[19] |
杨重谊.
精密重力网的定权及系统效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4): 26-34.
|
[20] |
沈邦兴, 李开新, 张谊萍.
离子刻蚀全息光栅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7, 12(1): 104-115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