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吕亚飞, 熊伟, 张筱晗.
一种通用的跨模态遥感信息关联学习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11): 1887-189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213
|
[2] |
戴可人, 张乐乐, 宋闯, 李振洪, 卓冠晨, 许强.
川藏铁路沿线Sentinel-1影像几何畸变与升降轨适宜性定量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10): 1450-146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10130
|
[3] |
梅长松, 黄海军, 蒋可, 夏磊, 潘雄.
级比离散灰色模型在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8): 1154-116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291
|
[4] |
鲁仕维, 方志祥, 萧世伦, 张希瑞, 尹凌.
城市群体移动模式研究中空间尺度影响的定量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9): 1199-120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524
|
[5] |
卢昊, 庞勇, 徐光彩, 李增元.
机载激光雷达全波形数据与系统点云差异的定量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5): 588-59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443
|
[6] |
萧世伦, 方志祥.
从时空GIS视野来定量分析人类行为的思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6): 667-67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127
|
[7] |
卿芸, 李征航, 王彬.
用多卫星钟来建立自主定轨时的参考时间基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2): 1405-1408.
|
[8] |
刘学军, 晋蓓, 胡加佩, 马锦绢.
格网DEM上径流长度计算误差的定量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7): 757-761.
|
[9] |
包磊, 罗兵, 秦小麟.
利用灰集进行空间区域拓扑关系不确定性定量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6): 731-733.
|
[10] |
卢远, 华璀, 杨小雄, 韦燕飞.
基于ASTER数据的城市热环境效应定量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3): 297-301.
|
[11] |
赵曦, 刘耀林, 刘艳芳.
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2): 1168-1171.
|
[12] |
黄海, 祝国瑞.
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土地合理储备量预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6): 561-563.
|
[13] |
胡石元, 李德仁, 刘耀林, 李德毅.
体现主客观信息的土地定级因素综合集成赋权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8): 695-699.
|
[14] |
王强, 汤学黎, 范锦文, 霍李江.
数字原稿色域的定量分析与比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9): 806-808.
|
[15] |
关欣, 何友, 衣晓.
基于D-S推理的灰关联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3): 274-277.
|
[16] |
郭庆胜, 杜晓初.
不确定性线状目标之间拓扑关系的描述与判别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9): 827-831.
|
[17] |
尹晖, 王尚庆.
基于灰关联聚类分析的多点时空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00-104.
|
[18] |
沈国键, 李瑛.
甲襞微循环定量分析系统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4): 371-374.
|
[19] |
万幼川, 李植生, 梁小民, 刘良明.
湖泊水质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4): 375-381.
|
[20] |
张兴飞.
跨断层形变测量动态数据模型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2): 79-85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