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孙和平, 李倩倩, 鲍李峰, 吴自银, 武凛.
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进展与发展趋势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10): 1555-156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20412
|
[2] |
徐天河, 杨元元, 穆大鹏, 尹鹏.
近海海平面变化成因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10): 1750-175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10643
|
[3] |
刘聚, 暴景阳, 许军.
相对海平面变化时段选择效应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1): 79-8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019
|
[4] |
金波文, 王慧, 张建立, 李欢, 刘秋林.
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垂直运动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4): 503-50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205
|
[5] |
黄辰虎, 陆秀平, 边刚, 黄贤源, 管明雷, 翟国君, 黄谟涛.
中短期验潮站验潮零点不规则漂移精密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11): 1673-168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200
|
[6] |
周东旭, 周兴华, 张化疑, 王朝阳, 唐秋华.
利用GPS连续观测进行中国沿海验潮站地壳垂直形变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4): 516-52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714
|
[7] |
张保军, 王泽民.
联合卫星重力、卫星测高和海洋资料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11): 1453-1459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230
|
[8] |
江敏, 钟敏, 张子占, 冯伟.
冰川均衡调整对全球海水质量变化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10): 1188-1191.
|
[9] |
金涛勇, 李建成.
利用验潮站观测数据校正测高平均海平面变化线性漂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0): 1194-1197.
|
[10] |
金涛勇, 李建成, 王正涛, 蒋涛.
卫星测高逆气压改正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9): 1017-1020.
|
[11] |
邓凯亮, 暴景阳, 许军, 章传银.
用强制改正法建立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高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12): 1283-1287.
|
[12] |
黄谟涛, 王瑞, 翟国君, 欧阳永忠.
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平差及重力场反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1): 988-993.
|
[13] |
王虎彪, 王勇, 陆洋.
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中国边缘海及全球海域的垂线偏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9): 770-773.
|
[14] |
李建成, 褚永海, 姜卫平, 徐新禹.
利用卫星测高资料监测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2): 144-147.
|
[15] |
许军, 暴景阳, 刘雁春.
潮汐模型对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6): 503-507.
|
[16] |
刘根友, 朱耀仲, 许厚泽, 张为民.
GPS监测中国沿海验潮站垂直运动观测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12): 1044-1047.
|
[17] |
王正涛, 李建成, 晁定波, 姜卫平.
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面高月异常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的相关性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8): 699-703.
|
[18] |
焦文海, 魏子卿, 郭海荣, 符养.
联合GPS基准站和验潮站数据确定海平面绝对变化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0): 901-904.
|
[19] |
翟国君, 欧阳永忠, 黄谟涛, 王瑞.
测高数据在计算海平面时的取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2): 103-106.
|
[20] |
周东旭, 冯义楷, 张化疑, 付延光, 唐秋华.
联合卫星测高和GNSS观测的天津沿海近25年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0, 0(0): 0-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1053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