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程朋根, 岳琛.
多源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11): 1927-193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00382
|
[2] |
党亚民, 王伟, 章传银, 白贵霞, 杨强.
综合GNSS和重力数据定量评价三峡地区地质环境稳定性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7): 1052-105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70417
|
[3] |
刘海龙, 钱海忠, 王骁, 何海威.
采用层次分析法的道路网整体匹配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5): 644-65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350
|
[4] |
徐腊梅, 易春菊.
灰色系统理论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8): 929-931.
|
[5] |
刘志平, 何秀凤, 郭广礼, 查剑锋.
GNSS模糊度降相关算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3): 257-261.
|
[6] |
李德仁, 赵中元, 赵萍.
城市规划三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5): 505-509.
|
[7] |
林爱文, 牛继强, 胡立峰.
赋权共原点灰色聚类的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2): 164-167.
|
[8] |
路晓峰, 杨志强, 贾小林, 崔先强.
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化方法及其在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5): 492-495.
|
[9] |
胡鹏, 傅仲良, 陈楠.
利用灰色理论进行图像边缘检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6, 31(5): 411-414.
|
[10] |
王占宏, 杜道生.
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数字遥感影像产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5): 412-416.
|
[11] |
张目1, 边馥苓1.
地理信息工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5, 30(2): 174-177.
|
[12] |
谢榕.
数据仓库及其在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2): 172-177.
|
[13] |
孔金玲.
基于GIS技术的公路选线多方案综合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9, 24(3): 213-215,220.
|
[14] |
利光秘, 李德仁.
优化投资评价模型建模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3): 276-278.
|
[15] |
徐肇忠, 蔡继祥, 王玲.
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超标加权评价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4, 19(3): 259-264.
|
[16] |
王建华.
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制图基本资料选择评价数学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2): 86-96.
|
[17] |
刘耀林, 刘艳芳.
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在城市土地分级中的应用——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2): 60-69.
|
[18] |
徐肇忠.
多层次模糊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环境质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4): 35-44.
|
[19] |
胡继才.
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的模糊数学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2): 90-99.
|
[20] |
陈军, 孙玉国.
基于GIS的城市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8, 13(4): 99-10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