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黄令勇, 吕志平, 任雅奇, 陈正生, 王宇谱.
多元总体最小二乘在三维坐标转换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4, 39(7): 793-798.
|
[2] |
夏朋飞, 蔡昌盛, 戴吾蛟, 陈必焰.
地基GPS联合COSMIC掩星数据的水汽三维层析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8): 892-896.
|
[3] |
杨惠珍, 赵文光, 张 萍, 张瑞芳.
云闪空间定位的三维网格搜索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3): 370-373.
|
[4] |
.
云闪空间定位的三维网格搜索算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3): 370-.
|
[5] |
毛健, 朱长青, 郭继发.
一种新的全球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13, 38(6): 684-688.
|
[6] |
曾怀恩, 黄声享.
三维坐标转换参数求解的一种直接搜索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11): 1118-1121.
|
[7] |
赵建虎, 王真祥, 王胜平, 董江.
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8, 33(1): 68-71.
|
[8] |
梅文胜, 韩国明, 张正禄.
斜拉桥索塔三维相对基准定位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7, 32(2): 168-171.
|
[9] |
姚吉利, 韩保民, 杨元喜.
罗德里格矩阵在三维坐标转换严密解算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12): 1094-1096.
|
[10] |
赵建虎, 张红梅, JohnEHughesClarke.
局部无缝垂直参考基准面的建立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6, 31(5): 448-450.
|
[11] |
姚吉利.
三维坐标转换的静态滤波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5, 30(9): 825-828.
|
[12] |
郭金运, 徐泮林, 曲国庆.
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三维检定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4): 448-451.
|
[13] |
曾文宪, 陶本藻.
三维坐标转换的非线性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3, 28(5): 566-568.
|
[14] |
王密, 郭丙轩, 雷霆, 李德仁.
车载GPS导航系统中GPS定位与道路匹配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2000, 25(3): 248-251.
|
[15] |
赵建虎, 刘经南, 张红梅.
顾及非格网数据考虑地形改正的GPS水准高程拟会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9, 24(4): 346-350.
|
[16] |
施品浩, 冯延明, 李征航.
对我国GPS空间定位网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2, 17(2): 70-78.
|
[17] |
施品浩.
GPS定位作业模式的探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2, 17(2): 18-28.
|
[18] |
刘经南.
三维基线向量与大地坐标差间的微分公式及其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1, 16(3): 70-78.
|
[19] |
施品浩, 李征航, 冯延明.
东北地区高精度GPS定位试验初步结果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1, 16(3): 94-102.
|
[20] |
刘经南, 佘彬彬.
不同类三维空间定位网联合处理的坐标转换模型
. 武汉大学学报 ● 信息科学版,
1990, 15(2): 48-57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