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李宗春, 郭迎钢, 汤进九, 何华, 司奎, 冯其强, 邓磊, 张冠宇, 王志远.
用三联全站仪法建立高精度三维导线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4): 546-55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209
|
[2] |
汪昭义, 何晓业, 王巍, 张海艇, 陈义华, 陈佳鑫.
激光跟踪仪的高精度预准直方法和精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4): 555-56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143
|
[3] |
陈瑞琼, 刘娅, 李孝辉.
一种高精度的国家标准时间远程复现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8, 43(2): 188-19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033
|
[4] |
张兴, 沈昌祥.
一种新的可信平台控制模块设计方案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10): 1011-1014.
|
[5] |
肖峻, 莫易敏, 胡国庆.
基于固体潮观测的高精度垂直摆倾斜仪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1): 973-976,989.
|
[6] |
吴小芳, 徐智勇, 蔡忠亮, 杜清运.
基于GDI+的高精度地图符号库的设计与实现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10): 928-932.
|
[7] |
张赤军.
高精度推求正高的两种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4): 432-434,443.
|
[8] |
张学庄.
光电测距仪的乘常数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6): 611-615.
|
[9] |
冯文灏.
近景摄影测量的控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5): 453-458.
|
[10] |
徐前徽, 陶守玉.
光电测距仪周期误差初相角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2): 182-184.
|
[11] |
翁兴涛, 李松.
高精度正立方玻璃体干涉检测方案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1): 70-72.
|
[12] |
戈华南.
大气折射的精确计算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1): 88-91.
|
[13] |
叶晓明.
抽样测时法实现高精度脉冲测距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5, 20(4): 359-361.
|
[14] |
徐前徽.
相位式测距仪周期误差新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1): 82-88.
|
[15] |
高扬.
高精度工程控制网的二类优化设计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7, 12(1): 92-103.
|
[16] |
章迈.
红外测距仪参数的监测与亏秩平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7, 12(1): 116-128.
|
[17] |
雷玉堂.
G171人卫激光测距仪跟踪随动系统的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4): 71-78.
|
[18] |
崔春芳.
人造卫星轨道改进和高精度激光测距数据的预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5, 10(1): 11-22.
|
[19] |
自动立体测绘仪设计小组.
“自动立体测绘仪”设计方案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59, 3(2): 66-74.
|
[20] |
刘海清.
重摆式自动补偿水准仪理论设计方案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57, 1(0): 86-9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