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许承权, 范千.
基于ICEEMD-ICA与MDP准则的变形监测数据去噪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1, 46(11): 1658-1665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174
|
[2] |
魏二虎, 周培来, 刘翠芝, 阿里根.
利用RADIOASTRON模拟估计的EOP对相关参数精度的灵敏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6): 674-678.
|
[3] |
张正禄, 王小敏, 邓勇, 谢年生.
模糊神经网络在变形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1): 6-8.
|
[4] |
巴晓辉, 刘海洋, 陈培, 陈杰.
一种超高灵敏度GPS信号的跟踪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11): 1368-1371.
|
[5] |
杨元喜, 张丽萍.
坐标基准维持与动态监测网数据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1): 967-971.
|
[6] |
独知行, 欧吉坤, 柴艳菊, 韩保民.
特定基准下的异常位移诊断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5): 569-572.
|
[7] |
邓跃进, 王葆元, 张正禄.
边坡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8, 23(1): 26-31.
|
[8] |
徐进军.
线性综合模型用于崩滑体变形预报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7, 22(4): 355-357.
|
[9] |
蓝悦明, 王新洲.
灰色预测用于大坝水平变形预测的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6, 21(4): 350-354.
|
[10] |
江在森, 巩守文.
水准监测网的分段速率整体平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4, 19(2): 157-162.
|
[11] |
虞定麒, 金日守.
形变监测网的二类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2): 71-76.
|
[12] |
陈永奇, 邓康伟.
以可区分度量为准则进行变形监测网的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3, 18(4): 29-33.
|
[13] |
尹晖, 虞定麒.
机助法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系统(CAMNDS)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2): 29-41.
|
[14] |
赵少荣.
变形监测网的可区分性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2): 18-27.
|
[15] |
徐晖.
平面监测网的动态滤波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1): 1-11.
|
[16] |
熊永良.
变形监测网的二类优化设计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0, 15(2): 82-90.
|
[17] |
张正禄, 李晓东.
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一种新算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2): 1-9.
|
[18] |
张正禄.
变形监测网的灵敏度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6, 11(3): 105-113.
|
[19] |
吴子安.
广义逆平差与工程监测网变形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4, 9(2): 49-62.
|
[20] |
陈永奇.
位移向量的L1范数为最小的监测网平差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4, 9(2): 42-48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