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卞畏畏, 伍吉仓, 张磊, 高宇.
强震时空统计分析及InSAR同震形变场空间分布特征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2, 47(6): 875-88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220176
|
[2] |
刘纪平, 董春, 亢晓琛, 邱士可, 赵荣, 栗斌, 孙立坚.
大数据时代的地理国情统计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9, 44(1): 68-76, 83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80420
|
[3] |
王峰, 刘平芝, 杨云.
利用复合迭代策略进行断裂等高线重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5): 683-69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054
|
[4] |
瞿伟, 王运生, 徐超, 张勤, 王庆良.
渭河盆地深大断裂处构造应力特征及其活动特性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6): 825-83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744
|
[5] |
陈金磊, 康志忠.
高分辨率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微小变形统计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5, 40(6): 744-750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30358
|
[6] |
田晶, 何遒, 周梦杰.
运用Q统计分析网络空间现象关联模式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4): 486-491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20562
|
[7] |
张清华, 隋立芬, 贾小林, 朱永兴.
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误差统计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4, 39(3): 271-27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20062
|
[8] |
刘经南, 曾文宪, 徐培亮.
整体最小二乘估计的研究进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5): 505-512.
|
[9] |
李德毅, 张海粟, 王树良, 伍爵博.
维基百科统计分析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2): 127-131.
|
[10] |
朱莹, 刘学军, 赵静.
DEM构建中的断裂线处理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9): 1097-1101.
|
[11] |
王晓英, 戴仔强, 曹云昌, 宋连春.
中国地区地基GPS加权平均温度T_m统计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1, 36(4): 412-416.
|
[12] |
罗云锋, 普杰, 贲可荣.
软件模块故障倾向预测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5): 562-565.
|
[13] |
陈斐, 杜道生.
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2, 27(4): 391-396.
|
[14] |
陶本藻.
关于平差残差和单位权中误差的统计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5): 409-413.
|
[15] |
陶本藻, 杜方.
稳健基准应变分析法用于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2, 17(3): 9-17.
|
[16] |
吴子安.
鲜水河断裂带垂直形变资料初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2): 1-7.
|
[17] |
李波扬.
应用于复合型脆断的综合断裂理论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1): 62-67.
|
[18] |
李文兰, James C. M. Li.
晶粒大小对断裂韧性的影响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91, 16(2): 79-91.
|
[19] |
鄂栋臣, 徐绍铨, 张松波, 王升定.
菲尔德斯海峡地壳断裂形变监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9, 14(4): 16-26.
|
[20] |
杨裕利.
运用地貌学方法研究平原地区隐伏断裂——以大同盆地内部NE向隐伏断裂为例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1986, 11(2): 65-75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