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刘洋, 许才军, 温扬茂, 李志才.
杂多Mw 5.9级地震断层滑动的InSAR反演及边界元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20, 45(11): 1678-1686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90368
|
[2] |
许才军, 周力璇, 尹智.
2013年Ms 7.0级中国芦山地震断层曲面模型的构建及其滑动分布的大地测量反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7, 42(11): 1665-1672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60040
|
[3] |
许才军, 邓长勇, 周力璇.
利用方差分量估计的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): 37-44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50500
|
[4] |
徐克科, 伍吉仓, 雷伟伟.
基于GNSS观测网络的断层滑移时空反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6, 41(10): 1391-1397.
doi: 10.13203/j.whugis20140400
|
[5] |
丁开华, 许才军, 温扬茂.
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GPS反演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2): 131-135.
|
[6] |
李志才, 张鹏, 温扬茂, 廖瑛.
利用GPS和海底基准点观测形变反演日本大地震(Mw 9.0)同震断层滑动分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3, 38(1): 40-43.
|
[7] |
艾松涛, 王泽民, 鄂栋臣, 闫明.
利用GPS的北极冰川运动监测与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1): 1337-1340.
|
[8] |
温扬茂, 许才军, 刘洋, 何平.
利用断层自动剖分技术的2008年青海大柴旦Mw6.3级地震InSAR反演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4): 458-462.
|
[9] |
许才军, 何平, 温扬茂, 张磊.
日本2011 Tohoku-Oki Mw 9.0级地震的同震形变及其滑动分布反演:GPS和InSAR约束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2, 37(12): 1387-1391.
|
[10] |
刁法启, 熊熊, 李军, 郑勇.
利用GPS观测反演Tokachi-Oki地震(日本)及强余震的同震滑移分布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10, 35(3): 270-273.
|
[11] |
温扬茂, 许才军.
联合GPS与重力资料反演分析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形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9, 34(5): 568-572.
|
[12] |
乔学军, 陈顒, 王琪, 杨少敏.
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7): 692-696.
|
[13] |
李志才, 许才军, 张鹏, 温扬茂.
基于地壳分层的地震断层同震变形反演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3): 229-232.
|
[14] |
范磊, 符养, 杜晓勇, 李黄.
雾灵山山基掩星观测反演误差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8, 33(1): 89-92.
|
[15] |
陈永奇, 伍吉仓.
利用GPS监测区域地壳形变的理论与方法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7, 32(11): 961-966.
|
[16] |
曾旭平.
GPS滑坡高程监测的数据处理问题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4, 29(3): 201-204.
|
[17] |
蔡昌盛, 李征航, 赵晓峰.
太阳耀斑的GPS监测方法及实例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4): 422-424.
|
[18] |
徐晓华, 李征航, 罗佳.
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地球中性大气参数折射角方法研究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5): 589-592.
|
[19] |
许才军, 李志才.
轮回搜索-贝叶斯法及其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3, 28(6): 658-662.
|
[20] |
许才军, 董立祥, 李志才.
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GPS及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
. 武汉大学学报 ( 信息科学版),
2000, 25(6): 471-475.
|